与此同时,皇宫那边,那个看不惯贾瑭的大师也被皇帝送出了宫。
次日大朝,皇帝就在大朝会上宣布,游行之一案,若真是无辜之亲戚,可免其死罪,但其子孙三代不得为官。若其后代有朝一日为官,再有作奸犯科者,背叛大周之事,三族尽灭,无再有赦免之例。
皇帝叫大臣作证,史官记载在册,往后每个史官都需记住,可告诫帝王慎用其人。
大臣们有些觉得皇帝虽有些吝啬,但还是比较仁慈的,对他更多了几分的认可。
而某些大臣却觉得皇帝太过仁慈,不能够震慑心思不正的人,怕是让那些坏东西愈发的胆大了。
皇帝也不管大臣的心思,也不管那些被赦免的无辜百姓,是如何感激他的,只又说起镇守边关之事。
“到了今年,边关守将,已连连任两任六年。需要换些将领去了。”
这一句话,叫那些人的心又纠起来了。
换个将领?那底下的士兵小将们又该做何安置?不怕军心不稳么?
看着底下的人吵吵嚷嚷的,皇帝直接点名,“皇叔,您意下如何?”
月皇叔有些后悔今日来上朝了,在家陪着妻儿不好么?如今倒好,左右为难。
可是皇帝问了,他也不得不认真思索起来,“回皇上,不管是谁,都是喜欢正直又有能力的干将。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想必将士们不会慌张,即能继续稳固军心的。”
“皇叔所言,大家以为如何?”
“王爷所言极是。”
谁敢说不是?那岂不是说自己不够正直么?
“好,既然如此,滇州边疆,便由季城镇守;东南之域,靳雨负责。你们都要注意一下海防,毕竟茜香国动乱,周围那些弹丸小国,怕是有些小动作。”皇帝稍微停顿了一下,见季城与靳雨应下了,心中很是满意,在大家疑惑北疆作何安排时,他又接着道:“北疆,古将军为主将,贾瑭协助,一同守住北门。”
贾瑭与月皇叔等人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皇上,贾瑭他出身探花,既然边疆战事已了,咱大周又与阿瑟里开了榷场【注2】,实在是稳定的,不妨叫他留守京城,继续做他的翰林院编修?”月皇叔担心贾瑭在边疆会遇到危险,就想说服皇帝,让贾瑭留在京城。
可是他却忘记了,在贾瑭受封定远将军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不能再回翰林院。
贾瑭对于在翰林院还是军营里,他都无所谓。但说实话,他更喜欢驰骋沙场而已。只是,若是再出关去,怕是又让爹娘、珉儿还有师父姐姐们担心。
“边疆算不得安稳。哪怕是开了榷场。”皇帝冷静地说道。但事实上,皇帝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觉得,贾瑭机敏聪慧,既熟悉圣贤之言,也熟读兵书,武功又比旁人高。先前的那些战役,贾瑭所取之战绩,实在叫人惊叹。
探花每三年就来一朵儿的,他不缺。但身负才华与福运在身的良将,实在是几十年都不一定遇到一个。那可是盛世皇帝的标志。他不任用贾瑭,岂不是可惜了?而且,他有预感,若是贾瑭镇守北方,说不定可以给他开拓一下疆土。
所以,哪怕是月皇叔来阻拦,他也会坚持己见。
月皇叔劝阻都没作用,其他人便知道自己的劝阻只会更是微不足道,便歇了心思。
况且,像是季城、靳雨和古将军他们,都不觉得男儿征战不好,哪里会去劝皇帝收回成命?
另外一些人也是与皇帝一样心思的,觉得有贾瑭在背面,守着不让那些才狼虎豹进来,他们也能睡个安稳觉不是?
就这样,贾瑭正式调任边疆。
府里接到消息,又是一阵的愁容满面。
特别是萧珉儿,本就因为怀有身孕而敏感多思的,此时知晓贾瑭在一个月后,便去边疆,当即就哭肿了眼。
“朝堂那么多的将军,怎么偏偏就选了瑭儿哥哥呢?”
“因为你的瑭儿哥哥厉害啊。”贾瑭掀开帘子进来。
李姑姑等人赶紧行礼离开,只留下他们小两口。
“瑭儿哥哥,皇上他,他怎么……”
“放心,我会有分寸的。况且,关将军也去,还有两个副将也去。我去了,不过仍旧是与他们再次联手,一同守护边疆,守好我们大周的国门,让你和孩子,还有大周所有人都能安生过日子。”贾瑭小心地给她抹掉泪滴,很是心疼又内疚的,小声安慰着:“况且,师父已将掩月山庄的生意做到边疆去。有山庄的人手暗中保护,我不会有事的。”
萧珉儿点头。其实她心里何尝不知道,她在京城锦衣玉食、富贵安康,百姓可以安居乐业,靠的都是这些将士们的牺牲。
多少年了,从小到大,从父王到瑭儿哥哥,自己也应该要学会坦然接受。不该叫他心怀忧虑去边疆的。她帮不了他什么忙,但至少不可拖后腿才是。
“嗯,我,我知道了。”她擡头看着贾瑭,笑中带泪的,“我和孩子等着你回家来。”她会坚强勇敢的,给他们的孩儿做个好榜样。
贾瑭搂住她,耳鬓厮磨间,心里也有些愁绪。
次日一早,他便去跟皇帝求了个恩典,“等到年底冬月,臣要回来,陪着珉儿。”
“嗯?”皇帝抽空从奏折上擡头,“这又是为何?”
贾瑭低头,“臣要守着我的孩子出生。”
皇帝愣了一下,“行,朕准许了。”
二月,贾瑭喝了卫若清的喜酒后,才带着人马与古将军等人北上出关。
家里的人站在城墙上,看着渐渐消失在滚滚烟尘中的人,心里空落落的。
没过几日,季城与靳雨他们也各自去往了要镇守的地方。
贾家又是一阵的情绪低迷。
他们不知道的是,贾瑭这一去竟是两年。孩子出生的时候,边疆有些小乱,无法回来。
而他的儿子快要一岁,即将要办周岁宴了,他还是迟迟未归。
这是因为阿瑟里在进入冬天后,便开始了大内乱——阿瑟里的老国王死了,几个王子开始争权夺利,又恰逢冬日,致使阿瑟里人苦不堪言,特别是那些大周百姓在阿瑟里生下的孩子。在建立榷场时候,皇帝提出,将他们多年掳走的大周百姓放回来。
但是阿瑟里人只是按照大周持有的原有户籍上的人口还人,大周百姓在阿瑟里生下的孩子,不再户籍上,便被阿瑟里耍赖扣下。以至于在最后,除去被打死的,老去的、病去的,归来的人不够原来的十分之一。
那些百姓回来后,还央求当地知府守备,帮他们把孩子要回来,却被知府守备们恐吓几次,便不敢再提,怕真的被送到阿瑟里与那些孩子们“团聚”……
此时,古将军召集了部下,雄心勃勃:“我们的机会来了。这一次,我们也许能趁着他们内乱夺回丢失两百多年的土地!”
阴山之下那片土地,可是大周的百姓的。只是前朝腐朽无能,愣是让阿瑟里抢走了那块地。他要真能带领部下将其夺回来,那么他们就能名垂青史了!
“可是,我们大周已与他们定下盟约,开通榷场,互不侵略。”副将万将军在一边忧愁地问道。
古将军被泼了一瓢冷水,很是不快,想了想,哼了一声,“算他们好运。不过叫我们的人好生监视他们。要是他们先违背盟约,那我们就不用客气了。”
贾瑭点点头。正是如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是挨打了,断没有站着让别人继续打的理儿。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