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退回去!”
明教教众本就不是正规军队,组织松散,全靠一股血气之勇和地利。
此刻被前后夹击,侧翼又被瞬间突破,顿时大乱。
头目或被杨过“点倒”,或死于乱箭,失去指挥,更是乱作一团。
有人还想负隅顽抗,更多人见官军并不滥杀,纷纷弃械求活。
兵败如山倒。
杨过麾下士卒见主将如此勇猛,战术又奏效,士气大振,平日操练的成果此刻显现出来。
他们三五成群,配合默契,将顽抗者迅速制服,对逃散者并不穷追,只将俘虏集中看管。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不到半个时辰,山谷中的喊杀声便渐渐平息。
此役俘获明教教众三十余人,伤者皆得包扎,仅十余名顽抗之徒被格杀,其余溃散入山林。
落鹰涧的埋伏,原本是明教应对官军的第一道杀手锏,却在杨过的精准算计和雷霆手段下,顷刻间土崩瓦解。残余教徒抵挡不住官军如虹的攻势,狼狈向后山溃逃。
杨过并不恋战,迅速收拢队伍,清点伤亡,己方仅十余人轻伤,可谓大胜。
“将军,是否追击?”巴鲁虽杀得兴起,却谨记军令,未多杀伤,此刻浑身尘血,兴奋地问道。
“不必。”杨过摇头,“溃兵必逃往其老巢,正好为我们引路。传令,保持阵型,稳步推进,直取山门!沿途若遇抵抗,仍以俘获为先。”
队伍沿着溃兵逃窜的路径,一路势如破竹。
明教显然没料到落鹰涧会如此快被突破,后续几道简陋的防线在已成气候的官军面前,形同虚设。
不少教徒听闻官军不滥杀,抵抗意志大减,稍触即溃。
天色微明之时,一座依山而建、以巨木岩石垒砌的寨门,已赫然出现在眼前。门楼上,“弥勒降世,明尊渡人”的旗帜歪斜,一些明教教徒正惊慌失措地关闭大门。
明教残部退守山门,凭借天险,据险固守。
那山门处于一线天隘口之后,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仅容三五人并行,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杨过挥军试探性进攻一次,箭矢滚木便如雨而下,己方虽士气正旺,却难以施展,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杨过当即下令停止攻击,收拢部队,于山门外三里处扎营,形成对峙之势。
他召来巴鲁等将领,沉声道:“此地险绝,强攻非智。好在,我们手中还有筹码。”
他之前下令尽可能抓捕俘虏,此刻营中已羁押了数十名明教教众。
杨过从中挑选出几名看似头目的人物,分开审讯,很快便摸清了这批明教人马的大致情况以及他们对同伴的重视。
次日,杨过派出一名能言善辩、熟悉江湖规矩的幕僚,带着两名被缚的俘虏头目,来到山门前喊话。
那幕僚声音清朗,在山谷间回荡:“山里的朋友听了!我等此来,只为救回马光佐大师,并非欲与贵教不死不休!现以二十名被俘的兄弟,换马光佐一人!尔等若应允,双方即刻交换,我军暂退十里,以示诚意!若是不允……唉,两方交战,各为其主,这些被俘兄弟的性命,只怕难保!”
山门之上,明教守军一阵骚动。
他们虽然悍勇,却却格外重兄弟情义,听闻用己方二十人换一人,而且对方愿意暂退,条件可谓优厚。
守山头目与几位香主商议片刻,又见山下蒙古军阵容严整,非前次尹克西、马光佐那般轻敌冒进可比,久守未必有利,终于应允。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