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上梁当日十分热闹,陈家好多亲戚天刚亮就到了,帮着准备午间的酒席。
孩子们在这种正儿八经办酒的场合帮不上多大忙,只要注意别添乱就行。
姜安悦头一次喝上梁酒,早起的瞌睡劲儿挨过去后很快精神抖擞了。
一早与表舅家几个跟她年龄差不多的表姐妹玩了会儿,然后开始闲不住地满场跑。
一会儿去灶屋看看今天酒席吃些什么菜,一会儿瞧瞧娘亲在做什么,最主要的是注意时辰,听大人们说今日是个黄道吉日,上梁的时辰也是请人测算的吉时,等正梁成功嵌入后,还一道程序叫作抛梁。
光听‘抛梁’二字的字面意思,可叫姜安悦纳闷了好半晌,那么粗一根木头,难道要匠人们举着抛过来抛过去?未免太危险、太费力了。
等真正仪式进行到这一步时,她才知晓,原来抛梁不是把梁擡起来抛来抛去,而是工匠们拿着一大兜糖、花生、铜钱,边说吉祥话,边从梁上抛向四周。
掉落下来的糖啊,铜钱等,底下围观众人皆可去抢,捡到了有生财进宝等极好的寓意。
最后梁上还需绑上红布,这红布基本是由亲戚们赠送的,而非主家自己买置。
姜迎花早在从江南过来前便准备好了,且非普通红布,而是一整匹红绸。
当着围观众人的面,匠人小心将那匹红绸展开挂在房梁之上。
长长的红绸从梁顶上不断垂落,直至铺陈到了地上,便占了‘鸿运当头’的美意。
这种场面不仅姜安悦头一次见,在场诸人,十有八九都是没见过的。
直至仪式完成,吃席时仍有人在不断感叹:“红绸!那么大一匹绸啊!陈家的亲戚真是阔气。”
听得姜安悦挺直了腰板,暗暗得意:娘亲办事真威风。
……
昨日朱清河下晌跟同窗聚会,今日一早也跟着朱爷爷朱奶奶赶过来吃这场酒席。
实话实说,铁杆这孩子长大后相貌真不赖,五官十分立体,个儿又高,又清瘦,因为常年读书,身上有股文气,只要不跟古灵精怪的安悦凑在一块儿,时时刻刻都是沉稳可靠的。
他坐在男席,同桌的都是些大爷大叔,显得他简直鹤立鸡群。
姜安悦听见旁边那桌的婶子们悄声议论他,一桌十人,都夸他俊呢!
毕竟是从小要好的伙伴,听到铁杆被夸,姜安悦也挺与有荣焉的,在和其中一位婶子‘不经意’对上视线后,笑眯眯跟对方说道:“他还是个秀才呢!去岁考中的。”
看着那些婶子们咂舌不已,她更欢乐了。
不过也没想完全加入大人们之间的谈话,她已经吃得七分饱了,便放下筷子,起身离席。
她寻了个不显眼的角落,盯着铁杆方向。
昨日天黑前她在村里四处乱转看到了一处鸟窝,谁也没告诉,就等铁杆今日来吃酒,要铁杆上树帮她去掏呢,届时她就带着两位表妹在树下望风。
陈家孩子大部分比姜安悦大,好些都已经成家了。女孩里面只有四表舅陈乘风的两个女儿比她小几岁,姜安悦挺喜欢跟她俩玩的。
她站着等、坐着等,左等右等,铁杆还没下桌。
男席那边喝酒,朱清河被几个长辈拉着不让下桌,已经喝了好多杯了,满脸通红。
姜安悦越看越愁,不晓得他这样子还能不能上树。
很沮丧地把视线从他身上挪开,不经意对上了朱清河旁边的一位老爷爷。
那位老人家好像喝醉了,直直地看着她,把姜安悦看得有点发毛。
又过了两刻钟,朱清河可算下了酒桌,姜安悦拉着他,带着两个表妹就走。
那个鸟窝搭在一颗碗口大的小树上面,其实并不算高,昨天她看那鸟窝藏在树叶茂盛处,被遮挡得很好,她认为应该没被掏过。
可惜她个头矮了点,昨天哪怕跳起来去试也够不着,她又不会爬树,实在是无奈。
朱清河个子高,手长脚长的,她觉得对方稍微爬两下再伸长手应该就能摸到。
“这里是吧?”朱清河指着一处道。
“嗯嗯嗯!没错。”姜安悦小鸡啄米般点头。
朱清河叹息一声,“你们退后,我要爬了。”
古语云“劝君莫打三月鸟”,因为这时节正是鸟类繁殖期,他不欲做此事,却一头雾水间被安悦拉了过来,对着三双期待满满的眼睛,拒绝的话又说不出口,只得跟她们商量好,若是有鸟蛋在里面,拿下来看看但不取走。
姜安悦是想看个新鲜,倒不是差这点东西吃,自然没有意见。
朱清河手脚才攀上树,身后一道醉醺醺的声音悠悠传来。
“别上去了,里面没鸟也没蛋。”
姜安悦转身看去,一下皱紧了眉头。
这人就是先前和朱清河同桌,那位盯得她发毛的老人家。
讲完这句话刚巧打了个酒嗝,姜安悦觉得酒味全顺风飘过来糊在她脸上了,费力忍了忍才没擡手掩鼻。
朱清河攀在树上不上不下的,不知道该爬上去看一眼还是听人家的话直接下来,所以目光落在姜安悦身上,看着她,等着听她怎么说。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