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我给秦始皇开直播答题>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看,那些名垂千古的奇女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看,那些名垂千古的奇女子……(2 / 2)

【朱棣在徐氏不再生育后,又有过两个庶子女,但都相继夭折了,由于医学的落后,古代孩子出生后夭折率很高,但徐氏所生的七个儿女都顺利存活了下来,可能是她遗传了来自父亲武将的基因,母体强健,孩子也跟着受益....也正因为朱棣登基后再无半个子女降生,终其一生只有妻子生的七个儿女,所以,他被后世很多人断定为有不举之症....】

各个朝代的老百姓听到这里,男的都张大嘴哈哈大笑起来,女子则娇羞地垂下了头,这仙人怎的这般....大庭广众之下说这种话题...

朱高炽悄悄瞥了一眼他爹黑成锅底的脸色,嗫嚅道,“爹,那个...我还没吃早膳,我先去了....”

朱棣抄起一个砚台砸过来,“吃什么吃!还不快去跑操!”

后世那群王八蛋,老子跟我家皇后感情好有错吗?非要生一大堆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的才高兴?再说,我登基时都四十二岁了,四十二,不是二十二!

接着,他就听孟棠贴心地说道,

【其实,朱棣二十一岁就南征北战,虽然在明朝皇帝里算长寿的,但由于古代生活条件落后,征战途中连干净的饮用水都难得碰上,再者战场刀剑无眼,各种慢性伤痛日积月累也会消耗身体机能,加上他登基时已四十二岁,这个年龄在平均寿命低下的封.建时代,是快要当爷爷的岁数了...】

【他登基后又忙着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南平安南之地、派人下西洋和修永乐大典,加之他并非好色君主,后面没再生孩子也是很正常的,也许人家花在后宫的时间根本就很少呢....】

朱棣大大松了一口气,皇帝难当啊,天天窝在后宫,花天酒地生一大堆孩子要被骂,沉迷打仗热爱工作不想生孩子也要被骂,难!

眼下只有一个儿子的刘彻紧紧抿着嘴,快速逡巡了一圈群臣的表情,很好,除了朕的大将军,你们一个个全低着头,这是在偷偷笑朕不举呢,以为朕不知道是吧?

他扬声道,“来人!他们累了站不直,一人发一碗水顶头上,练练站姿!大将军就不必了....”

南京皇宫,朱棣站在大臣们中间如坐针毡,什么鬼啊,一个个的拿这种眼神盯着我做什么!

只有徐达满意地点点头,越看这没过门的毛头小女婿越顺眼,嗯,一辈子只有跟我闺女生的几个孩子,很好,达标!

【总而言之,在朱元璋去世后,他倾尽全力扶持的皇孙朱允炆一上位,就开始重步宋朝重文轻武的覆辙,又在文臣的建议下对亲叔叔们展开了一圈炸裂操作,朱元璋的儿子们被逼死的死了,被圈禁的岌岌可危,朱棣在交出兵权、装疯卖傻几年后,眼看朱允炆还不肯放过自己,索性背水一战,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

正带着太医往后宫跑的朱元璋停下了脚步,朱允炆?我老朱会倾尽权力扶持他一个庶子?

不过,他转念就想到朱标和朱雄英的离世,那么,标儿名下就只有朱允炆了吧,我扶持他也有可能....

但没想到这狗东西这般愚蠢,上台就杀自个儿亲叔叔,到底是听了哪个蠢货的撺掇....

不,我的妻儿和孙子一定不会再有事的!

【靖难之役虽然以朱棣的胜利为大结局,但其实这场对决在刚开始的时候,优势全然不在朱棣这边,若不是被逼到无路可退,他也不至于冒着巨大的风险,以手中北平这点物力财力和十万兵力,对抗整个朝廷的数百倍财力和百万兵力,可是——反抗,或t许还有生路,不反抗,他到底面前只有死路一条....】

明廷众人皆惊,原来燕王是被新君逼反的,不是他要跟兄长夺皇位!

少年朱棣冷冷看着画面中自己疯疯癫癫的模样,咬牙切齿道,“大哥,你不管管那兔崽子吗!”

朱标也被气得大口喘着重重的粗气,“放心,回去立刻教训!”

【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徐氏和自己的婆婆当年一样,站出来独当一面,披甲执锐镇守大后方,她带着长子朱高炽和城中老弱病残,阻止了李景隆偷袭北平的50万军队,为丈夫回师救北平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她用行动证明,自己虽是女子,却并非只能依附于男子,她可以精于打理内政,也能在战场上守护一方安宁....】

朱棣高兴地笑了起来,是啊,我的皇后就是这么优秀!

【入主中宫后,徐皇后与丈夫的感情依然十分和睦,二人如寻常夫妻同居一殿,朱棣批阅奏章时,时常以国事询问她的意见....朱棣登基初期,大肆打击建文旧臣,徐皇后时时从旁劝谏他,劝他不要厚此薄彼,要以仁德治天下,劝他让饱经战乱的黎民休养生息...可惜,她在46岁那年崩逝于南京皇宫,朱棣悲痛欲绝....】(4)

朱棣脚下一个虚浮,差点从殿阶上摔下,46岁,我的皇后怎能只活了46岁,不!

后宫,正在跟太子妃张氏聊天的徐皇后看到这里,急忙起身让人更衣,“我要去看看陛下。”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朱高炽的张皇后,其实这婆媳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外柔内刚,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总能在需要她们承担责任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更重要的是,虽然朱元璋留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她们偏偏都利用自己对帝王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以善念干预纠正了皇帝的行为....】

【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出身也不高,这门婚事依然是朱元璋亲自为朱高炽选的,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张氏为人识大体,对待帝后也非常孝顺,而她生下的长子朱瞻基,后来更以聪慧深得朱棣喜爱,成为朱高炽夺嫡之争的巨大助力....那年,朱棣在类己的朱高煦和占有长子名分的朱高炽之间来回犹豫,是解缙那句‘好圣孙’让他下定了决心——想让朱瞻基将来继承大统,就必须让他的父亲当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氏也会沿着马皇后和徐皇后的足迹,默默站在幕后,在适当的时机劝丈夫厚德载物——她们从来没有奢望过以女子的身份,直接走到台前掌权....】

【直到后来,先是永乐大帝朱棣去世了,然后朱高炽登基不到九个月暴毙身亡了,张氏的长子朱瞻基登上了皇位,时常以国事征询母亲意见,但他生性叛逆,非要废黜原配妻子,立宠妃为后,张太后劝说无果后,只好在往后的日子里,以善意的举动护着被废的胡皇后...】

【再后来,年轻的朱瞻基也病逝了,临终前册立的幼帝朱祁镇才九岁,青黄不接,这也是大明王朝第一个幼帝,当时,朝廷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各处势力蠢蠢欲动,往往新君即位之时,也是是意外频发之际,何况主少国疑....又是太皇太后张氏挺身而出,护住了这个孩子的皇位,也护住了可能会发生政变的大明社稷....】

【她成了大明第一个公开摄政的太皇太后,在掌权的几年间政治清明,虚怀纳谏,重用‘三杨’和英国公张辅等贤臣,化解了大明失去成年君主后的种种危机,1442年十月,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支着病体召见杨士奇等重臣询问国事,对那个阳奉阴违、宠信奸贼的孙子,她也许并不太放心吧....事实证明,在张太后去世后,朱祁镇开始肆无忌惮宠溺王振等奸党,任由其大肆残害忠良鱼肉百姓,更在王振的怂恿下,不自量力亲征酿成土木堡之变,让江山面临着建国后最大的危机,生生打断了大明气运....】

正让太医为马皇后诊脉的朱元璋面色一僵,怎么又是朱祁镇这玩意,这狗东西,给他个金宝剑,他都能当成搅s棍使,就是这么蠢!

【讲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因为男子的身份就能得到皇位,对女子和天下苍生而言,是何等的不公平!论分辨是非、论勇气非凡、论智谋双全,这三位女子,哪一位不比朱祁镇那玩意厉害数倍?可她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像朱祁镇一样在最高权力的宝座上为所欲为,为什么呢?就因为她们是女子!】

【而且,这三位在古代,已经是万分幸运的女子,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子,连展现才能的可能性都没得到过——她们从来没有读过书,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技能的培训,甚至很多身怀一技的家族,还会秉承所谓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她们从来没有得到过机会,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惊人的天赋和才能呢?】

【她们的一生,明明得到的机会比男子少得多,却要背负‘头发长见识短’的骂名!大家也看到了,我前面盘点的任何一位名垂千古的女子,她们都是识文断字的!就算从家族利益的角度考虑,你们当父母的,与其投资朱祁镇那种蠢笨的男子,为何不试着把机会给聪慧的女子?相信我,只要你们相信给她们机会,凭借女子与生俱来超人的韧性,她们一定会带给你们的回报的....】

殊不知,此时那些对女子压迫最严重的朝代,很多家境富裕、重男轻女的富贵宅院中,那些身穿锦袍的家主被孟棠这句话打动了,是啊,反正家中不差钱,投资女儿看书练字也多花不了几个钱,但万一自家女儿也能凭才能被贵人看中呢?能进宫,那可比随便嫁个官员风光多了....

精于算计的他们眼冒精光地决定,这笔买卖划得来!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后来官府会为女子置各门分门别类的学堂、开科举、设女官、创立许多社会岗位,自家女儿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进贵人的后宅,而是在官场、商场与男子抢夺利益....

【好的,关于一代传奇太后张氏和明朝另外皇后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女子再多一点点公平....接下来,我们盘点下一位传奇女子的故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