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商鞅目露痴狂看着画面,喃喃自语,“好,好啊,若法家之道能弘扬,秦国能一举强盛,死有何惧....”
【我们前面说过,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增,眼下,秦赵两国成为彼此最强大的对手,但我们对比一下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改革,就能看到赵国最大的劣势:赵雍的变法只集中在军事层面,他还没来得及推行更深入的二次变法,就被儿子饿死了....】
忍了又忍的赵雍看到这里,目眦欲裂,刚刚才扔下的马鞭再次捡起,追着两个儿子打,他边打边骂,“混账,你们这些来讨债的混账....”
【而商鞅的变法,则涉及方方面面,从底t层到上层,从农业到军事,又罕见地没有昙花一现,历经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代君主数十年漫长的坚持,其时间之久、力度之大,堪称史无前例,道秦昭襄王时,秦国南边有巴蜀富饶之地,东边有潼关天险,因奖励耕织而粮仓富足,水利发达可运输军需...一山不容二虎,那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应运而生,而秦国那位威名赫赫的战神,武安君白起,更以此战刷新他自己的杀敌记录——】
正安安静静坐在秦始皇身边、听故事的小嬴政,听到白起的名字,看到画面中出现那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眼睛顿时亮了,他忙扯着秦始皇的衣袖,“大嬴政,快看,是白阿公!白阿公年轻时好帅啊!”
秦始皇轻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端起高足白玉杯,喂小嬴政喝了点水,“是啊,若说商君是我大秦强国之路上最大的助力,那武安君,就是我大秦统一之路上,胜利的象征....”
小嬴政喝完水擡袖擦了擦嘴角,突然腾地跳起来,带着惊慌呼道,“不对!我白阿公...为何会出现在这个‘下场悲惨’的榜单?大嬴政,是不是仙人放错了啊?”
秦始皇心头一窒,他历来秉承‘子不言父过’之礼仪,从不在人前谈论先君们的不是,甚至母亲...他也从不肯在人前指责她....但,武安君的结局,真的让人于心不忍呐....
他轻轻把小嬴政抱到膝上,“乖,为君者,也是人,他们....我们并非时时都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小嬴政嘴巴扁了扁,还是乖乖的没在众臣面前哭泣,白阿公,是他被追杀时,来到大秦遇到的第一个人....
【相信后世朝代的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现在要讲的这位令人唏嘘的将军,是白起....这个名字,是后世任何人,讨论华夏古代军事史都无法绕开的....他指挥了秦国最多的经典战役,创造了华夏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歼灭战战术,被他消灭的山东六国之军队人数,达百万之众....】
赵武灵王猛然停下马鞭,面色异常凝重看向天幕,百万之众?此人竟如此凶猛?
其他春秋战国君臣的面色,也没好到哪儿去,秦国一个微不足道的蛮荒之国,竟然出了一个商鞅,又出了一个杀神,天道何其不公!
离开山洞带着大军继续前行的秦襄公,心情却异常的痛快——看到了吗,我大秦将来会夺取广袤的土地,得到百里奚那样的贤臣辅佐,又得到商鞅和白起这样的狠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嬴氏儿孙不是孬货!哈哈哈,痛快....
不过,他还没高兴个够,就猛地想起大秦最后的结局,心中涌起一阵剧痛,胡亥那不要脸的龟孙子王八蛋....
【关于白起的身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在战国策中出现过他另一个名字:公孙起...说起来,这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玄妙的巧合:大良造公孙鞅为秦国的崛起贡献文治之功,成为秦国第一个、获得封君称号的异姓文臣,而大良造公孙起,则为秦国的盖世军团、立下赫赫大功,成为秦国第一个、获得封君称号的异姓武将....】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秦相魏冉推荐他、攻打韩国重要城池新城——这个地方并不好打,但白起独自出师的第一战,就大获全胜夺取新城...不甘心的韩国联合魏国和东周,命魏将率24万联军,企图消灭兵力不足自己一半的秦军....】
秦昭襄王欣慰地看向天幕,白起在战场之上,所向披靡、如杀神降世....苍天护佑,大秦总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了最需要的人才啊....
只是,他想到当日在范雎三番两次的挑唆之下,自己对白起动的猜忌之心乃至杀心,不由得五味杂陈....
若非政儿来了,恐怕,白起已经...
【换成别的将领,看到2倍于自己的敌军,可能会理智选择撤退,等待援军到来再行动,但白起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直接在伊阙要塞与韩魏联军展开对战,最后以少胜多,全歼敌军,还顺便攻取了5座城池....这一战,直接打破了战国时期漫长的列国平衡,扭转了强国攻守局势,打开了韩魏两国的大门,掀起了秦国疯狂军事扩张的步伐...】(3)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