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清穿之宋格格有异能> 第172章 番外二 最长寿的皇太后 胤禛去世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章 番外二 最长寿的皇太后 胤禛去世后,……(1 / 2)

第172章番外二最长寿的皇太后胤禛去世后,……

胤禛去世后,宋玉瑶又活了很久。

她又培养出好几种良种,有高产的水稻,有高产的小麦,有高产的大豆,有高产的稷和黍,五谷都被她改良了一遍,产量都差不多翻倍。

花椒、枸杞、益母草、紫苏、薄荷、蒲公英等作物也被她改良了,甚至,她还改良了柴胡和黄芪。

这些作物中,有的是功效增强了,有的是产量增强了,有的功效和产量都增强了。

大清到长岁手里时已经彻底进入了盛世,政治清明、贤臣辅佐、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农业发达,陶瓷业、玻璃业、肥皂业、香水业、美容用品业、丝织业、毛织业等手工业繁荣。

在宋玉瑶和民间农事人才的努力下,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国外的良种和技术之下,良种不断出现,生产工具也获得了改进。国内的陶瓷、玻璃、肥皂、香水、养颜膏、去疤膏、丝绸、羊毛毯、羊毛衫等畅销国内外。

大清商业非常繁荣,京城、广州、宁波、厦门、上海、恰克图等城是著名的国内外贸易中心,归化、西宁、汉口、苏州、天津等城市也都贸易繁荣。

德昭年间的文学和艺术也很繁荣,诗词、歌舞都得到了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诗人、文学家、小说家、戏曲家、舞蹈家。

不只如此,德昭年间的思想也很开放,文字狱的事在德昭年间从未发生过,长岁从不单单因文字就定人罪责,儒、道、佛等各种思想流派都得到了发展,有进一步交流、融合的趋势。

对于洋人那里传来的一些新思想,长岁也并不完全持摒弃的态度,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会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不过,儒家仍然还是主流的思想,但是它也在与其他家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进步着。

京城不只是大清的首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大清与其他国家,甚至会互相派遣学子去对方那里游学,也甚至会互相派遣使者在对方国家建立使馆。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外国交流频繁,大清的海军也开始兴盛起来。

在德昭十年的时候,剃头和易服的政令,被长岁废除了。大家可以剃头,也可以不剃头,可以穿满人服饰,也可以穿汉人服饰。各种各样的精美发型和美衣华服,都开始盛行起来。

在德昭十二年的时候,从南美洲传到欧洲,又从欧洲传到大清的橡胶树,在大清工匠的研究下,被制成了橡胶轮胎。自此,马车在水泥路上行驶起来就更加方便了。甚至,这时候自行车和三轮车也出现了。

在德昭十三年的时候,满汉不能通婚的制度也被长岁正式废除了,满人和不入汉军旗的汉人也可以光明正大地通婚了。

在德昭二十年的时候,长岁又把八旗制度废除了,从此不存在八旗之分,没有了旗人和非旗人之分,旗人不得经商的规定也被废除了。满汉蒙三族,进一步融合了起来。

在德昭二十七年的时候,英国一位叫哈格里夫斯的织工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纺纱机被传到了大清。宋玉瑶知道,前世她所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终于带来了。

幸好,现在大清并不闭关锁国,这个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纱机”被传过来了。

“长岁,珍妮纺纱机能够大大提高纺纱效率,这是一件很好的东西,要让我们的百姓用上才好啊!”看着这台漂洋过海被运到大清来的机器,宋玉瑶的眼睛熠熠生光。

“额娘放心,儿子知道的,会让咱们的百姓用上的。朕会让造办处的工匠研究看看,能否再改进一下。不只我大清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看来洋人那里也有不少好东西啊!”长岁看着眼前这架有别于大清本土纺纱机的珍妮纺纱机,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大清是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其他国家亦不乏好的物产与人才。多多交流、互通有无,取彼之长、弃彼之短,才能使我大清更强啊!”宋玉瑶认真地对儿子道。

这些年,对外开放、多多学习其他国家所长的事,是她经常对儿子、孙子提的。

“皇额娘说的是,儿子一直谨记在心,对于阿哥们,儿子也是一直这样教导的,儿子并不会做那夜郎自大、鼠目寸光之辈。”长岁同样认真地对额娘道。

明明一把年纪了,大权在握二十几年了,他在宋玉瑶面前,也还和年少时的样子差不多,从无忤逆额娘的不孝之举。

当然,宋玉瑶也从不会做让长岁为难的事就是了。母子二人,感情一直好得很,长岁也受宋玉瑶的影响很深。

时间悠悠,渐渐到了德昭三十年,长岁打算退位了。继承人方面,长岁也效法他的父皇,在最初的时候未立太子,实行秘密立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