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白发白眸的我成为仙人也很合理吧?
除了京城,周围城镇百姓们也都对此议论纷纷。
如今,仍有对仙人和邪妖的存在性报以怀疑,也有人对对此深信不疑的,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各种原因见过神迹。
一听仙人要来京城。
这些人自发聚集起来,忧心忡忡讨论要不要离开皇城的,仙人神通广大,还怀有慈悲之心,肯定会保护好周围百姓。
可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仙人什么时候到。
在这期间,万一有邪妖作祟害人怎么办呢?他们那时候再跑也来不及了。
正当他们犹豫不定时。
各个官员们也悄悄展开了讨论,他们本就对摄政王独断专权的行为十分不满,可圣上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多年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更是让身体虚弱不堪。
前半年。
摄政王就隐隐联合一些官员逼迫圣上退位让贤,虽说皇帝是血脉正统,是先皇第一个皇子,并封为皇太子继承大统。
圣上勤政爱民,仁爱又不失铁血手腕,治国有方,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员那里都是有口皆碑。
只可惜体弱多病的问题,让圣上无法正常处理政务,文武百官担心圣上劳累过度,时常忧心不已。
摄政王乃先皇亲弟弟,善于打仗。
谁能想到在圣上半年前因处理蝗虫干旱导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易子而食而怒急攻心,当着百官面前吐血倒地。
从此便昏迷不醒。
摄政王手握兵马,再加上暗中让几个文武百官倒戈,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摄政王把持朝政,哪怕拼尽全力维护好不容易蒸蒸日上的国家。
可谁能想到圣上病倒昏迷,让各地出现了贪污或者不作为,以至于导致当地民怨加剧,干脆造反了。
摄政王上位,百姓还能有好日子过?
摄政王也没想到那些该死的百姓和世家如此看不上自己,大怒之下更是做事越发嚣张,导致许多地方乱的更厉害了。
文武百官有心想阻止摄政王,可每一个冒出头的,都被摄政王以各种手段解决了,死的死,残的残,还有的被冤枉入狱。
最后一些文武百官选择暂时性屈服。
如果连他们也被摄政王弄下台了,这国家恐怕会更加飘摇动荡了,圣上多年辛苦都付诸东流。
他们唯一庆幸的,是摄政王还没疯到失去理智,知道如果真杀死皇帝,明天他也许能顺利登上皇位,可各地必然会更乱,那些造反的人就可以以这个理由继续拉拢更多百姓。
也因为这个,圣上才得以活着。
可谁都很清楚,圣上分明是中了某种不知名的毒,这才一直昏迷不醒的。
一些文武百官在得知临河县稻,以及可以解各种病毒的仙河。
他们顾不上确认此事是真是假,当即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此村,只可惜他们来的太晚,那条河早已恢复成普通的河,再也没有任何治疗的效果了。
好在十里八村家家户户都存有仙稻,这些人出了极高的价格买了不少仙稻,带回来后熬成粥水喂给圣上。
连续吃了俩月。
圣上虽然还未醒来,可脸色却好上了许多。
但随着仙人的神迹显现次数越多,导致摄政王那边对仙人的存在也半信半疑起来,开始加派了不少人手看守宫殿。
他们的人没法再偷偷进去喂粥了。
但真正让这些人担心的,是那仙人来此京城后,会不会让摄政王干脆破罐破摔直接毒杀了圣上,自己选择上位称帝。
很快,各方开始行动起来。
摄政王确实如同那些官员们所想,既然仙人要来京城了,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只凭对方这段时间的行为举止,就不难猜出对方对自己一定是有恶感的。
他唯一的执念就是要当皇帝。
而其他造反作乱的,忽然安静下来,没像以往那样打着要清君侧的旗号造反搞事,而是静观其变。
此刻,被各方注视的白渊早已抵达京城。
他行走在京城热闹的街上,饶是一头白发白眸,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目,仿佛下意识忽略了他的存在痕迹。
这也是白渊刻意为之的。
赵平安几人也在京城里游玩着,看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
这段时间里,他们跟着白渊走遍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各种人和事,心胸渐渐开阔,将过往的心结也都打开了。
赵小妹更是改了名,跟了刘二妹的姓,叫刘玉竹,寓意是像山中竹子一样顽强生长,突破一切障碍。
更希望她可以像玉一样,从此被珍惜放在心里。
刘二妹没多久,也跟着改了名字,叫刘思,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多思考,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被蒙蔽,浑浑噩噩的活着了。
至于夫妻俩,也对过往选择了放下。
他们在白渊的建议下,去试着去学习认字,哪怕写的不好看,可看书看行万里路,总会让人更能懂得思考。
白渊同样如此。
他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古代世界的一切信息,各种书籍内容被他记下来,并很快学会了如何写毛笔字,只可惜他对作诗没有多少天分。
白渊收回思绪。
他翻墙跳进王府里,找到了摄政王所在的房间,推开门,他很快看到了正与谋士们商谈如何篡位的摄政王。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