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九十三章嵇邵不孤
在什么情况之下,才会和自己的好友断交呢?
这是自从天幕上次播放之后,这一段时间以来,嵇康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对他而言,他并不将某种关系看的十分重要,或者必不可少,人总要学会接受身边的朋友正常的来亦或正常的走。
但嵇康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同山涛断交。
半个月前,嵇康同一众好友,还是一如往常一般,到城外的竹林里去喝酒,有时闲来无事,也作诗打发时间,或者听一听天幕有没有说到什么新奇的玩意儿。
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以至于天幕出现的时候,众人都没有什么太过惊讶的神色。
直到嵇康的名字出现在天幕里。
【各位观众大家好啊,我是小枝,今天要放送的是本系列的最后一个视频了。】
【在过去的几期视频之中,我们了解了好几个不同的文人,以及他们之间不同的情感或者不同的人生。】
【李白杜甫是两个天才之间的灵魂碰撞,惺惺相惜,苏轼苏辙是令人动容的兄弟之情,李清照是文学史上开出的最绚烂别致的花。】
【而今天,我要谈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友谊大概是人类社会之中,最令人感动的一种情感,它不同于亲情的无法选择,对于你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感情深厚的朋友,你们之间的情谊是一种双向的肯定。】
【光是一方的认同无法建立友谊,如果一个人成为了你的朋友,那至少能够证明,你与他是双向的欣赏。】
【但这种欣赏,往往不能陪伴我们走完一生,朋友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我们的人生之中,走过很短很短的一段历程。】
【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但为了让各位第一时间了解这份友谊的特殊性,所以先给大家展示一篇文章吧。】
......
天幕话音刚落,《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嵇康)便赫然呈现在了天空之中。
而本来在透过竹林的间隙在看天幕的几个人,瞥见空中漂浮着的几个字,都愣住了。
山涛,字巨源,与山巨源断交书,就是与山涛断交的意思。
这个插曲出现的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以至于嵇康从来没有想过面对这个场面的应对之法。
哪怕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原本就是因为兴趣相投,从来不曾有过什么永不分离的重要承诺,但就这“兴趣相投”几个字,足以让各位同好成为知己。
因此,天幕的话无异于是一种挑唆,给嵇康和山涛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随即嵇康看向身旁脸色骤变的山涛,急忙说了一句:“你听我解释!”
山涛望向嵇康,好似真的要听他的解释一般,却不想,嵇康只是一时心急脱口而出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
甚至他知道《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必山涛早半分。
此刻刘伶已经喝的酩汀大醉,阮籍坐在一旁谈情,好像也没有兴趣参与这场硝烟味儿不浓的斗争。
而嵇康,说不出来任何的解释,于是,当天的聚会,就在两个人的败兴之中,匆忙的结束了。
......
回忆完当天的场景,嵇康还是没想明白,自己为何会与山涛绝交。
按照他的性子,不愿相交之人至多就是不理,比如他一直很不喜欢的那个钟会。
而对于自己曾经的朋友、知己,无论如何,他也不会专门写一篇断交书来处理两个人的关系。
因此作此文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根本就无人知晓。
但仔细想了想,嵇康又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这一篇斩断两人友谊的文章是由自己来写的。
山涛在他们一种好友之中最为年长,生平性格又最为宽厚亲和,为人豁达,不管对谁都温润如玉,相处得当,他想,即便两人之间真的发生了什么。
那么山涛,也一定不会成为率先撕破脸的那个。
但会是因为什么呢?
嵇康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世间之人,人人皆有不足之处。
刘伶嗜酒如命,向秀暗淡平庸,就连他们这几个被一些人看做是名士的人物,在某些人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群不守规矩、自以为是、放浪不羁的异类罢了。
因此,嵇康很容易就能够接受他人的不足,也能够理解各人对于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观点。
但总有一些事情是会触及底线的。
是他的底线还是山涛的底线?
嵇康不知道山涛的底线是什么,他就好像是一潭平静无比的湖水,轻易的包容着他们每一个人。
湖水深不可测,于是嵇康也总是看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
然而他的底线呢?
嵇康很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如今天下三分,局势尚不稳定,大将军司马昭掌权,野心和目t的昭然若揭。
但无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自己的理智以及信仰,都不会允许他现在入朝为官,但很明显,这个选择与山涛的想法,背道而驰。
只不过,嵇康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情就与山涛断交。
要与谁结交,或者要不要入仕为官,这都是山涛自己的权利以及选择,作为朋友他们没有指摘的权利。
即便是不认同,嵇康也只会选择敬而远之,却不会撕破脸。
所以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很明显,能够困扰嵇康这么久的,是他暂时还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因为不想,所以焦虑,十分焦虑。
......
而显然,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山涛也和嵇康一样有着一样的忧虑。
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关系虽好,但却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有着百分之一百的合拍。
山涛知道,司马昭又找了人去劝嵇康入朝为官。
其实以嵇康的才干,受上位者的青睐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块油盐不进的硬骨头。
反对司马昭当权的人有很多,嵇康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能让他成为司马家势力的拥护者,那那些追随嵇康的人,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山涛不愿意多想,更不愿意考虑嵇康未来会遭遇怎样的事情。
然而想与不想,这事情一直都在那里,不会消失。
......
而对于司马昭而言,看见嵇康要与山涛绝交这件事,无疑让他感到一阵轻松。
虽然一篇文章说明不了什么,但至少可以证明,山涛虽与嵇康一众人为伍,但也确确实实的,与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否则,怎么会气的嵇康写出这篇与山巨源断交书?
有时候司马昭很不能理解,像嵇康这样的人他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入朝为官,是什么很丢人的事情吗?为何每次请他,都跟见了洪水猛兽一般躲避。
或者说,不是嵇康不想做官,而是不能接受那个掌权的人是他罢了,司马昭觉得这人迂腐之极。
改朝换代,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哪怕来日,司马家真的将曹魏天下取而代之,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史记》里都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尚且由此志向,何况是他。
司马昭觉得自己对嵇康的耐心也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之中变得越来越少了。
......
【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所做,文章的题目很明显也很醒目,他作此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与山涛断交。】
【要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就得知道山涛与嵇康之间究竟有什么爱恨情仇。】
【嵇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虽然被人陷害、死于非命,但仍旧走过了属于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留下来许多流传百世的文学作品,还在音乐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就连临死之前都有三千太学学生为他请命,他在赴死之前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然后走向了他命运的终结。】
【而嵇康与山涛之所以断交,也可以从嵇康之死这件事情倒推回去。】
【有些时候,最能破坏友谊的并不是性格的差异,或是图谋的不同,而是信仰的差距以及追求的差异。】
【山涛与嵇康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信仰与追求的不同。】
【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孙女长乐亭主,因此他所支持的一定是逐渐式微的曹魏集团,而山涛追随的确实以司马家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这就是他们两人闹掰的根源。】
【其实嵇康并不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人在面对高压之时,就算想要反抗,第一时间也是想着回避。】
【嵇康当然也回避了,但是很多事情不是躲就能有用的。】
【即便他带着家人躲到了河西,但还是躲不过自己的命运。】
【在河西的那断日子,嵇康遇到了很多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是特意带着重金来看他却被拒之门外的钟会,还有一件则是选择离职,并推荐嵇康代替自己位置的山涛,惹怒嵇康,受到了那篇《与山巨源断交书》。】
【两件事情,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两个人,而最后事件的走向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山涛是君子,钟会是小人。】
......
对于这个好不容易提到认识的人的天幕,钟会自然也是极其关注的。
然而现在,他只想默默的问一句天幕:你骂谁呢?
凭什么说他是小人,说山涛是君子。
别忘了,嵇康逃往河西之时,可是他带着礼物上门拜会的,这怎么看,他也是个懂礼貌的人吧,怎么就小人呢?
钟会知道,嵇康那一伙人想来有些清高孤傲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为是不攀权附贵,实际上能有什么好下场啊。
其实钟会对嵇康的情感可以说很复杂。
其中既有对他的羡慕以及仰望,又夹杂着属于自己的不屑的轻蔑,几种情绪交杂在一起,无疑会变得十分的病态。
然而在这个时候,钟会还不明白,更不懂为何天幕会说他是小人。
同样,他也不知道,在那个谁也不曾见过的未来,他会成为导致嵇康死亡的间接凶手,而他做这些事情,仅仅是因为嵇康对他的态度,并没有让自己满意。
相比于山涛,也许他真的算得上是个小人。
......
天幕的话很明显还没有说完,但嵇康现在已经在打包东西准备跑路了。
他一个人的生死是小,家中众人该托付给谁事大。
反正他也没有要职在身,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倒也自在。
听了天幕所言,去河西是无法避免被杀的下场了。
而至于那篇《与山巨源断交书》其实写与不写,好像也不太重要。
嵇康没有办法真实的假设他写那篇文章时的场景,但以他对自己的了解,那篇文章绝对不可能真正斩断他与山涛之间的情谊。
所以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嵇康的思绪很乱,以至于他半点也想不清楚,然而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这篇文章都能起到与山涛决裂的作用。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