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大人考虑周全,就依大人所言!”
很快,李彦仙便下令大部队在城外的一片开阔地带扎营。
他和李乾顺则换上了普通商人的服饰,带着两名亲信随从,朝着夏州城走去。
当李乾顺走到夏州城门下时,他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如果不是城门高大雄伟,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城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匾额上用苍劲有力的汉字写着“夏州”二字,他都以为他走错地方了。
李乾顺对这两个字刻骨铭心,去年割让夏州和银州的文书上,就有这两个汉字。
他还记得,当时他在文书上盖章时,手是颤抖的。
十几万精锐被大宋歼灭,几十万大宋大军将要兵临兴庆府城,打,打不过,守也不住,于是他只能听从朝臣的建议选择议和,割让两州,赔偿两千万贯,才换来一时的安宁。
可眼前的夏州城,哪里还有半分曾经边境小城的模样?
曾经的夏州,因为地处宋、辽、西夏三国交界之地,常年饱受战火蹂躏,城防破败,百姓生活困苦,时刻要担惊受怕邻国的入侵。
街道上冷冷清清,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也是行色匆匆,面带愁容。
而现在,映入李乾顺眼帘的,却是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城门处,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牵着马匹的商人,有说说笑笑的百姓,还有身着大宋官服的衙役在有条不紊地检查通关文牒,态度温和,并无丝毫刁难。
走进城内,更是让李乾顺目瞪口呆。
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鳞次栉比。
店铺的招牌五花八门,有绸缎庄、酒楼、茶馆、当铺、铁匠铺……应有尽有。
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到处都是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热闹非凡。
“包子嘞!刚出炉的热包子!皮薄馅大,不好吃不要钱!”
“上好的丝绸!来自江南的上等丝绸!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
……
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井画卷。
更让李乾顺惊讶的是,他看到店铺里的掌柜和伙计,既有汉人,也有不少党项族人。
他们在一起做生意,谈笑风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没有丝毫隔阂。
一个党项族的铁匠正在给一个汉人打造农具,两人还在为农具的样式讨价还价,脸上都带着笑容。
一个汉人掌柜则在热情地向几个党项族百姓介绍自己店里的商品,言语亲切,态度诚恳。
李乾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原本以为,夏州归宋不过一年,宋人就算表面上善待党项族人,暗地里也必定会有所歧视和压迫。
他甚至做好了看到党项族人生活困苦、备受欺凌的准备,想借此找到一些大宋言而无信的证据。
可眼前的景象,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