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跪在地上,眼眶微微发热。
他抬头望向御座上的赵翊,见陛下正目光温和地望着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陛下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萨心肠,如此君王,实乃大宋之幸。
宗泽更是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他素来忧心朝堂积弊,如今见陛下有心革新,又能体谅旧臣,只觉胸中热血翻涌,恨不得立刻便为国效力。
蔡京跪在地上,脸上的笑容终于变得真切,他暗自松了口气,心中暗道:陛下此举,既敲打了群臣,又施恩于众,既立了威严,又收了人心,当真高明。
赵颢则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望着御座,心中暗下决心:日后定要摒弃顾虑,辅佐陛下,不负圣恩。
种师道虽依旧面色沉静,眼底却闪过一丝灼热,他手握兵权,深知朝中需有实干之臣,陛下此举,正是为大宋固本培元,他定当全力支持。
御座上的赵翊看着阶下群臣动容的模样,缓缓起身,走到御座边缘,目光望向殿外的天空。
晨雾已散,阳光洒满宫墙,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
他心中暗道:恩科筹备顺利,群臣之心亦有所触动,只是这革新之路,依旧漫长。
那些远道而来的考生,才是大宋的希望,但愿此次能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不负这万里河山,不负这天下苍生。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群臣身上,声音温和却带着力量:“诸卿平身吧。
恩科在即,后续诸事仍需谨慎,切勿有半分差池。
李卿,考生安置之事,还需你多费心,务必确保他们食宿无忧,安心备考。”
李纲连忙起身,躬身应道:“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绝不让陛下失望!”
赵翊点了点头,又看向宗泽与种师道:“宗卿,种卿,恩科期间,京畿防务与治安便交由你们二人,务必严防宵小作乱,确保考场内外安稳。”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
赵颢与蔡京亦上前领了统筹调度与后勤供应的差事,五人相视一眼,眼中皆有默契——此次恩科,不仅是为大宋选才,更是他们向陛下证明忠心的契机,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殿内群臣见陛下调度有方,五位辅臣齐心协力,心中的惶恐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振奋。
他们望着御座上意气风发的君王,心中忽然生出一种预感:或许,大宋朝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龙涎香依旧在殿中缭绕,阳光透过窗棂,将赵翊的身影拉得颀长。
他看着阶下各司其职的臣子,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心中已然开始憧憬——待恩科结束,那些身怀绝技的考生入朝,定能为这沉寂已久的朝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宋的未来,也必将在这些新鲜血液的滋养下,走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此刻的紫宸殿,不再是往日里沉闷压抑的朝堂,而是充满了希望与期许的议事之所。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却有着同样的期待——期待着八月初一的恩科,期待着大宋的新生,更期待着在这位圣明君王的带领下,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华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