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军阀:我以钢铁洪流碾碎列强> 第359章 高丽少年金正俊的遭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高丽少年金正俊的遭遇(1 / 2)

初春已至,但高丽半岛还是寒风刺骨。

新义州城,一个位于鸭绿江下游冲积平原上的地区,这里按道理来说本应是高丽半岛一处富饶的“粮仓”,地势平坦,黑土肥沃,纵横的水利沟渠无一不在诉说着自己的农业潜力。

然而,在过去几年东瀛鬼子的殖民岁月里,这片土地的丰饶并没有给在这里生长的普通百姓带来温饱,反而成为了更深重苦难的源泉。

这里冬季十分寒冷,而且还十分的漫长,冬季的平均气温长期徘徊在零下十度至零下五度。

对于新义州城顺安浦镇的绝大多数百姓而言,漫长的冬天就意味着要与严寒和饥饿做长久的斗争,寒冬里的高丽百姓蜷缩在低矮的“草房”里,屋顶是厚厚的稻草甚至经常被积雪压得塌陷,墙壁是糊着泥巴的篱笆,四处漏风,没有丝毫的保暖可言。

取暖,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望,而东瀛鬼子殖民当局到来后,不断加大剥削力度,甚至将高丽境内全部优质的木材资源列为战略物资,优先用于修建兵营、工事和铁路,底层的高丽百姓连像样的柴火都难以获取。

那些人们只能冒着风雪,去山里捡拾潮湿的树枝、剥下树皮,甚至收集干硬的牛粪,但是这些东西燃烧时会散发出强烈刺鼻的烟雾,而且还仅能提供微不足道的热量,冬天的夜晚在四面透风的草房里,那些人被冻得无法入睡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衣不蔽体更是常态了,穷苦人家穿着粗麻或破烂旧布缝制的“短衣长裤”,里面填充着少得可怜,早已板结的劣质棉絮,甚至只是塞些干草,根本没有抵御寒风的能力,而那些与小鬼子勾结的乡绅、被冠以“亲东瀛派”头衔的人,却能裹着厚厚的羊毛大衣或是珍贵的兽皮,在温暖的房屋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食物是这些高丽农民最大的痛苦,他们亲手种植出来的那些金灿灿的稻米,却不能填饱自己空瘪的肚子,每次收成的绝大部分都被小鬼子殖民当局以“军粮”、“征收”的名义强行夺走。

白米饭甚至变成了他们记忆中一个遥远而又模糊的奢侈品,那些农民日常的主食,是那些混合了大量橡实粉、野菜杂粮饼,不要说味道了,简直就是难以下咽,能就着一点腌萝卜或者发酵的大酱、辣椒酱吃下去,就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

就在一个月前,东瀛人在前线九州东北地区节节败退的消息隐约传来,随之而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压榨,为了修建最后的防御工事,比如釜山港的堡垒、半岛北部的铁路支线,鬼子们在寒冬里展开了疯狂的劳役征发。

顺安浦镇这个距离江边的地方有不少青壮年被强行抓走,离开家乡时穿着极其单薄的衣服,在冰冷的防线阵地上,冻伤、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同时,小鬼子的兵员征召的范围也扩大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许多高丽青年被强征入伍,穿上东瀛军那土黄色军装,在寒冬中开赴前线,许多人甚至没能走到战场,就冻僵在了行军路上。

留下的老弱病残,在寒冬中更是看不到丝毫生机。

顺安浦镇,一间破破烂烂的茅草屋内

十三岁的少年金正俊,蜷缩在冰冷的土炕角落,努力想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身旁年过七旬的奶奶,因为伤心和饥饿,他奶奶的脸上早已没有了血色,只有深深的绝望和泪痕。

因为就在几天前,几个凶神恶煞的小鬼子士兵闯进了他们这个家徒四壁的草房,那些鬼子的目标正是他们藏在炕洞深处、仅有的小半袋过冬的杂粮。

那是他们祖孙三人熬过这个漫长寒冬的唯一希望。金正俊的爷爷,一位瘦弱的老人,面对凶神恶煞的小鬼子,只能强硬的死死地护在炕洞前,用枯瘦的手臂阻挡着鬼子,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求。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袋粮食没了,他们祖孙三人这个冬天就真的完了,然而,回应他的强硬的不是怜悯而是那些冰冷的枪托和更冰冷的刺刀,一名不耐烦的鬼子兵嚎叫着,将刺刀狠狠捅进了老人的胸膛。

年少的金正俊目睹了这一切,爷爷倒下时那不甘和痛苦的眼神,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