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三国之国医兴汉> 第263章 教化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教化之道(2 / 2)

[建安二年三月初五日]

告示前议论声渐起,有人惊叹道:“这新官制里多了许多新鲜名目,不知这屯田、户调之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旁老者捋须道:“宛城百废待兴,有诸多良将贤才任职,这南阳郡怕是要兴盛起来咯。”

李繁和诸葛蕾坐在府衙大门右侧的苁蓉亭内,看着来来往往驻足官员任职公告的百姓,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暂时可以喘口气了。

他把手背在后背,正要步出亭,便有个士兵快步跑来,向其报告:“大人,华佗先生和仲景先生正在收拾药箱,准备离去。”

闻言李繁一路小跑,追出城东之外,华佗将最后一包草药装进竹篓时,李繁正站在那棵被雷劈过的老槐树边,大口喘着粗气。

“师父,您要走?”

城外的临时医馆已空,早成摆设,最后一批轻症患者昨日已康复归家。院子里晾晒的草药散着清苦的香气,墙角的药碾子还沾着没清理干净的药渣。

“当之,你来了,不必送了”,华佗拍拍竹篓,交给药童,脸上带微笑,“我与仲景兄,本就是云游行医之人,如今宛城安稳,该去别处看看了。”

张仲景正将那本泛黄的医书小心翼翼收入行囊,闻言补充道:“今日老朽有所感悟,需寻一处静安,理理思绪。隆中风高地肥,是个好去处。”

李繁转过身,眼眶微红。这些日子,他亲眼见华佗用麻沸散为重症患者切取脓肿,见张仲景在油灯下写药方直到天明,见两位老人在隔离区为了一个病患的脉象争论到面红耳赤,转头又一起蹲在灶边分吃一个麦饼。

“隆中不远,我派人相送。”李繁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袱,“还有这些药材,或许能用得上。”

华佗打开包袱,里面除了银钱,还有晒干的艾草、当归、黄芪,甚至还有一小罐宛城特产的蜂蜜。他曾说过用蜂蜜调和汤药能让孩童更易入口。

华佗眼中泛起暖意,却把包袱推了回去:“车马累赘,盘缠够用。药材留给宛城百姓吧,他们比我们更需要。”

张仲景从行囊里取出一卷竹简,递给李繁:“这是我整理的疫病诊治要略,其中有六经辨证在伤寒中的用法,或许对日后防治有益。”

竹简上的字迹工整,末页还画着几幅针灸穴位图,旁边用小字标注着“疫中急症,刺此三穴可暂缓”,有点像恩师华佗的字迹。

李繁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张仲景指腹的薄茧,他想起初见张仲景时,自己差点脱口而出“医圣”二字,如今才明白,所谓“圣”者,不过是把别人用来休息的时间,都用来救死扶伤罢了。

“师父,张前辈。”李繁深深作揖,“宛城百姓,永世不忘二位恩情。”

华佗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初见面时那样:“傻徒儿,记住,医者救一时,治者救一世。你把宛城治好,比给我们立生祠更有用。”他转头看向张仲景,“走吧,再晚,赶不上隆中的早集了。”

两位白发老者相携走出院门,竹篓里的草药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身后跟着三四位药童,留下一路清苦的香气。

李繁站在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才发现手里的竹简已被汗水浸湿。忽然之中,似有感应一般想起某事,便抓住诸葛蕾的手,让他快马加鞭去叫刘巴来,自己头也不回朝身影方向追去。

李繁边跑边喊:“师父,前辈,请留步!”

华佗和张仲景在转角停下脚步,疑惑转过身。

李繁气喘吁吁跑到他们面前,说道:“师父,前辈,我突然想到,如今虽疫病暂时平息,但现处乱世,疫病必然不能杜绝。我想请二位前辈将这疫病诊治之法传授给郡中医者,让更多人学会应对之策,如此方能更好地守护宛城百姓。”

华佗和张仲景对视一眼,露出赞许的笑容。华佗说道:“你这想法甚好,我等本也有此打算。”

张仲景也点头道:“如此,我等便再留些时日,将这诊治之法倾囊相授。”

“不不不”,李繁连忙解释,“我的意思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南阳本为“重儒之乡”,然近年战乱频频,学宫荒废,乡野间巫祝盛行,百姓有病不就医,反信符水。目下当以“兴教化、明人伦”为务,襄阳有岘山学院,南阳也可以有“南阳郡学”,就在隆中修建,请郡中名儒为博士,分“医疗”“经术”“律法”“农桑”“武备”五科,各县乡勇头目、年轻吏员皆可入学报读,有教无类,学费全由郡府划拨,成绩优异者可荐举至入仕。”

华佗和张仲景听后,眼中满是惊喜。华佗抚须笑道:“当之,你这想法妙极!兴办郡学,让更多人习得医术、经术等知识,实乃造福一方之举。我与仲景定当全力相助,为这医疗一科贡献所学。”

张仲景也点头称是:“此乃长远之策,日后不仅能应对疫病,还能培养诸多人才,推动南阳郡发展。”

此时,诸葛蕾带着刘巴匆忙赶来,李繁拉过刘巴,交给他一个包裹:“子初,我给你拨两千人,随师父和仲景先生到隆中,兴办学院,开荒屯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