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三国之国医兴汉> 第264章 立足南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立足南阳(2 / 2)

诸葛蕾坐在竹影下,翘起双腿,半躺在竹椅上,悠闲哼着小曲,把玩这手中李繁给她用青草编的小蚂蚱。

“繁哥,各县都巡遍了”,牛金解下染尘披风,接过李繁递来的热茶,指尖还留着握缰的薄茧,“先说方城关,曼成兄把‘教战守’三个字刻进骨子里了,曹操休想往前一步。”他把李典教化流氓的事细细说来,末了添一句,“那几个混小子背《春秋》时脸红脖子粗的模样,倒比射箭时更有意思。”

诸葛亮放下竹简,指尖叩着案面:“昔日孔子诛少正卯,不是要绝人后路,是要开新路。曼成懂这个理,甚好。”

牛金呷口茶,话锋转向舞阴,比划着士兵劈砍的弧度:“关将军的兵,跟曹军较量较量不在话下。关平与石森拆招时,枪尖的寒芒能连成线。对了,这是曹操的讨袁战报。”

展开书信时,烛花“噼啪”爆了一声。

李繁抬眼看向牛金:“曹操果真发了讨伐袁术的诏书,矛头向东,倒是给了咱们整军的功夫。时机一到,叫石森和关将军也动动筋骨。”

听说豫州有异动,诸葛蕾跑过来看热闹,心中不免有些担心:当之哥哥,你不会又要去插一手吧?”

李繁沉默不语,诸葛亮接过递来的情报,沉声道:“南阳郡乃兵家必争之地,待袁术覆灭之后,曹操定然会卷土重来。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我们并非要横插一手,而是必须强大自身,以免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一路走来,感触良多,几人都很赞同这个说法。

牛金一把抢过草蚂蚱,跳到栏杆上:“咦,这玩意就好,我也要玩。”

心爱之物被易手,手中空空,诸葛蕾双手一叉腰,骂道:“死老二,把蚂蚱还给我,要不然,我叫三千凤瑶营把你吊起来,放到城楼风干!”

几人嘻嘻哈哈中说到新野,牛金跳下来,把蚂蚱还回去,声音又亮了几分:“黄老将军的投石机,百丈内能砸中靶船的桅杆!我见士兵腰里揣着《守城要略》,问了两句,连伙夫都能说出‘望楼三探法’。”他想起百姓送酒肉的场景,嘴角漾开笑意,“有个老丈给士兵塞枣子,说‘这兵比俺家小子还贴心’。”

李繁望向窗外夜色,似在丈量百丈的距离:“淯水是南阳的屏障,有汉升在,我睡得安稳。”

提及筑阳,牛金摸出个酒囊,饶有兴趣地晃晃,把烽火台与通关新政细细禀明:“兴霸兄的新酿,百姓商旅过关时都笑嘻嘻,说比过荆州还快三分。”

“商路通,则粮草活。”李繁指尖点在地图上的筑阳位置,“要让每座烽火台台下都长出庄稼才好。”

说到南乡的屯田区,牛金放轻声音:“沈弥砌的箭楼,只有他射敌人,敌人看不到人在哪。有个老农给士兵递水,说‘这辈子头回见穿铠甲的帮人种稻’。”

诸葛亮闻言,起身走到廊下,月光淌过肩头,映得阶前青苔泛着银光:“当年光武就说过,社稷靠的不是铠甲,是民心。”

最后说析县,牛金从怀中摸出那本农桑小册子,纸页边角已被磨得发毛:“苏飞让士兵背农时,说是‘仗要打,人要活,总不能饿肚子’。孩子们给士兵行礼时,声音脆得像咬梨。”

李繁翻看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笑了:“如今孩子敢跟士兵打招呼,老二啊,这才是最好的城防。孔明,你说,让郡学的先生们,把《守城要略》改成百姓能看懂的话本,怎么样?”

“话本?”

牛金望着案上摊开的空白竹简,想起析县城墙上那些带着农桑册子换岗的士兵:“改成话本是好,那些庄稼汉怕是更爱听带故事的。比如守城时怎么像种麦子似的,一步步把敌人挡在城外。”

李繁笔尖一顿,墨滴在竹面上晕开个小圆点:“你倒提醒我了。让说书人把历代守城的故事编进去,不要太拗口,得变成‘张三用擂石砸了李四的云梯’这样的家常话,再让画工画些插图,连不识字的都能看明白。”

诸葛蕾一听要画插图,眼睛亮得像两颗星子,一把抢过李繁案上的空白竹简:“画工哪有我画得好?我来画!保证把擂石画得像刚从山上滚下来的,云梯上的贼兵嘴脸比城外的野狗还丑!”

窗外的月光淌进对月轩,照在那本摊开的竹简上,“张三守垛口”的插图旁,不知何时被人添了行小字:“守一城,护万家”。

“孔明,你看那是什么?”

诸葛亮扭头看去,只见天上月亮如盘,此刻正圆。

“那是太阴,也叫白玉盘,大家都叫它作月亮。”

“不,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孔明,以后汉家江山,靠你了。”

四人抬头望,眼光中,分明热情越来越旺,银纱之下,竹叶声沙沙,夜莺划过夜空,仿佛在引导他们去向更远的地方。

那么,欲知曹操讨袁,李繁又有怎样奇遇,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