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潜在的新犯罪孵化被无声无息地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净壤”系统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免疫”的一次成功实践,证明了其进化方向的有效性。
三、“归墟”的微妙信号:
伍华权的脑电波监测数据始终是净蚀中心的最高机密之一。近期,研究人员发现,当向伍华权播放一段融合了“幽灵”案总结报告数据、人类艺术创作(包括程俊杰的雕塑图像、梁露的文字片段)以及和平发展意愿的复合编码信号时,其与“归墟”共鸣的脑电谐波会出现一种极其复杂、难以解析的“响应式波动”。
这种波动不同于之前的简单谐波增强,更像是一种…“思考”或“消化”后的反馈?虽然无法破译,但林建奇确信了一点:“播种者”并非漠然,它(或它们)在持续接收,并以某种人类尚未理解的方式在处理信息。这种沉默的“对话”,仍在以最奇特的方式继续。
林建奇站在净蚀中心顶层,望着这座城市。
脚下,是程俊杰们努力重生的生活,是曹荣荣们默默赎罪的坚持,是系统升级后更加稳固的防护网。
远方,是星空,是“播种者”沉默而持续的注视,是未知的挑战。
“我们修复了过去的漏洞,挡住了眼前的试探。”郑雅萍走到他身边,“但未来呢?”
“未来?”林建奇目光深远,“未来就是确保‘幽灵’案的代价不曾白费。确保每一个微光都能持续发光,确保我们的免疫系统能跟上病毒变异的脚步。”
他顿了顿,接着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不仅能挡住‘播种者’的测试,还能真正理解它,甚至…与它进行一场真正平等的对话。但在这之前,”
他转身,走向控制中心,屏幕上的数据流如银河般璀璨。
“守护好每一盏灯,照亮脚下的每一步。”
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样微光的汇聚与暗潮的博弈中,步步向前。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