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监狱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连绵的阴雨让本就压抑的监区更添几分沉闷。放风时间被迫取消,犯人们挤在狭窄的监舍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焦躁的气息。
鲍玉佳靠在下铺,注视着窗外密密的雨帘。距离上次挫败危暐等人的阴谋已经过去两个月,监区表面恢复了平静,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一股新的暗流正在形成。这次,对手显然吸取了教训,手段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捉摸。
"听说要成立犯人自治委员会了。"上铺的张帅帅突然低声说道。
鲍玉佳眉头微皱:"消息可靠吗?"
"曹荣荣在医务室听管教说的,应该不假。"
这个消息很快在监区内传播开来。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消息来源十分模糊,没有人能说清具体是谁最先传出的,但每个监舍的犯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更令人不安的是,随之流传的还有各种版本的"委员会成员推荐名单"。这些名单看似客观,实则暗藏玄机:有的名单刻意突出某些人的"背景",有的则强调"地域平衡",还有的甚至列出了莫须有的"政审标准"。
"这是在为新的权力斗争做准备。"鲍玉佳在劳动时对张帅帅说。
果然,第二天开始,监区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拉拢方式。不同于以往直白的利益许诺,这次的操作更加细腻:
在工场,一些犯人开始"无意中"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暗示如果当选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便利;在食堂,有人开始主动帮助年长或体弱的犯人,塑造"乐于助人"的形象;甚至在洗衣房,都有人通过让出洗衣机位来积攒"人情"。
"这次的手段高明多了,"曹荣荣在医务室值班时对鲍玉佳说,"每个人都在为自己造势,但又做得不着痕迹。"
鲍玉佳点头:"最重要的是,这次没有明显的幕后推手,更像是自发形成的竞争。"
但这种"自发"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它意味着,监区内已经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生存逻辑:想要获得更好的待遇,就必须参与这种隐形的权力游戏。
第三天,情况开始恶化。在工场,原本和谐的工作氛围被打破,几个有意参选的犯人开始通过分配轻松工作来拉拢支持者。更糟糕的是,有人开始收集其他候选人的"黑材料"。
"听说张帅帅在部队时受过处分,"晚饭时,鲍玉佳听到邻桌有人在窃窃私语,"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委员?"
类似的流言在各个角落传播,目标直指几个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鲍玉佳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他找到张帅帅:"我们必须阻止这种恶性竞争。"
"怎么阻止?"张帅帅苦笑,"现在每个人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
就在这时,梁露怯生生地找到他们:"我......我知道是谁在传那些话。"
"谁?"鲍玉佳立即问道。
"是伍华权,"梁露小声说,"但他好像也是在听别人的。"
这个信息让鲍玉佳警觉起来。伍华权自从上次事件后一直很低调,现在突然活跃,背后必定有人指使。
第四天,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在整理仓库时,鲍玉佳无意中发现了几个被藏起来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各个候选人的"弱点"和"把柄"。
"这绝对不是伍华权能写出来的,"鲍玉佳翻看着笔记,"文笔太专业了,而且对每个人的背景都很了解。"
张帅帅仔细查看笔记:"这个人很了解部队的情况,应该是我们内部的人。"
调查陷入了僵局。对手显然比想象中更加狡猾,不仅隐藏得很深,还懂得利用他人作为掩护。
转机出现在第五天。曹荣荣在医务室值班时,注意到伍华权最近经常以各种理由前来就诊,而且总是在药房附近徘徊。
"他在观察什么?"曹荣荣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鲍玉佳。
鲍玉佳立即警觉起来。药房是监区内少数可以合法接触外部信息的地方,通过药品订单和医疗记录,可以获取很多有用信息。
当晚,鲍玉佳秘密约见了几个可靠的犯人,组成一个临时调查小组。他们分工合作:张帅帅负责监视伍华权的行踪,曹荣荣留意医务室的异常,鲍玉佳则负责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