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都市>策划稳坐县令官> 第 12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5 章(1 / 2)

第125章

回县衙府的路上,传话的童子将衙门里发生的一切告知于他,陆久安笑骂道:“确实该罚!这么蠢,不分青红皂白就随意树敌,谁教他们这么办事的。得亏他们受人之托没有当场发作,要是人气跑了我上哪儿再找去。”

但与此同时,他心里也缓缓涌过一股暖流,衙役此举对他的维护之意甚浓,他哪里感觉不到。

“现在是谁在接待那群人呢?”

童子道:“是韩将军。”

陆久安笑乐了。

堂堂镇远大将军跑去接客,就他那满身的煞气,还不得把他客人给吓跑了。

陆久安的担忧不无道理,此刻殿堂里噤若寒蝉。尽管韩致已经刻意收敛了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强大威势,不知怎么的,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恁是不敢与其目光交汇,只一个劲儿端着桌上的茶杯猛灌。

好不容易听门口的衙役大喊一声:“陆县令到了。”

几人才敢松一口气。

为首的沈途擡头看去,只见进来的人霁月风光,面如冠玉,登时愣住了。

这......这应平的县令长得未免太好看了些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呢。

正这么想着,沈途突然浑身一个激灵,他这才发现,那位一直面无表情的韩将军,目光如刺一般射过来,直叫他背脊发凉。

“久安。”韩致起身迎向他,用手轻轻碰了碰他脖子上火星子溅伤的红痕,皱着眉道:“那窑炉高温难耐,有什么事交给手下的人去办就是了,何必亲自跑一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重视不行。”提到此,陆久安压低声音兴奋道:“出了好东西,待会儿与你细说,你先退开。”

韩致走到一旁的太师椅坐下。

“让诸位久等了。”还未照面,陆久安客套的话就已经说出口,只是在见到殿堂里坐着的几位时,顿时明白赵老三他们为何会有那些反应了,这群人身上肌肉横生,面上也是凶神恶煞,不怪赵老三反应过激。

但他毕竟不会以貌取人,心里这般思量,面上却挂上和煦的笑容迎上去。

韩致则坐在旁边,手指漫不经心戳着腰间的叶子小刀,一边神色不明地盯着陆久安与几个大汉寒暄。

陆久安礼贤下士,态度随后,沈途等人起初还顾忌着旁边那个长相凶悍的男人,到了后面,就彻底沉浸在双方的交谈中。

陆久安寒暄了没两句,火急火燎进入正题。

“……拟建的码头,要方便人员上下和货物装卸,可能还需应对舟船修理和维护,倒时候必定舟车辐辏、商货集散。”陆久安把自己最初的想法要求一一道来,又拿出舆图指给沈途看。

“依你多年的经验来看,选址在这儿合适吗?”

沈途凑近看了看,道:“不好说,单单舆图看不出来,码头选址不仅要考虑农耕防洪,还得湾阔水深,这样可以消弭水流的影响,上下货物更方便,也不影响进出船只的停靠,我得现场勘察一下。”

这话一出口,就知有没有。陆久安非常满意,果然术业有专攻,像他这样的门外汉哪里考虑得到这些。

主簿吴衡亲自领着一行人,带上工具绕着应平湖泊泽川走了一圈。学政亲自开口找通判求来的人,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手,这群汉子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摸清了整个大小江河,沈途选了一个合适的地址,与陆久安当初看好的位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接下来就是打木桩做地基。”沈途将婴儿手臂粗的麻绳挽了一圈套在手上,“当然,最先还是要投小石子消除软泥的影响,这样才能万无一失,否则后面垒砌石块不牢靠。”

说到此,沈途微微停顿,陆久安主动询问:“可是有什么难处?”

沈途犹豫良久,方才说道:“来的路上,我等见识了水泥路,听说是用粉末兑水直接浇筑而成,方便快捷得很。”

陆久安闻弦歌而知雅意,点头接道:“的确如此,水泥是由专门的水泥工厂生产的,现在应平家里比较富裕的百姓,也会用水泥建房。若是你想用,我给工部胥吏打声招呼,只是你必须得仔细了解水泥的功能之后方能使用。若是水灰比没达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倒时候修一堆豆腐渣工程出来,名誉损害事小,造成安全事故事大。”

沈途痛快地答应了:“陆县令为人大度,小的佩服。”像这种独家秘方,谁不是藏着掖着,陆大人却愿意拿出来分享,实在是难得。

陆久安不以为意:“知识是大家的,共同探讨方能进步。”

沈途语气愈加诚恳:“陆大人派我200人手,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能交给大人一个结实完善的码头。”

其实像应平县这样的偏远地带,本来无需这么长的时间,随随便便建造一个普通的渡口应付了事也成,然而就这几天的勘察,发现这个地方远归远,地域却着实辽阔。

应平拥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听了陆县令对应平未来的畅想,他就忍不住想深技远虑。

应平欣欣向荣已是大势所趋。

开展水运势必带来码头的繁荣,商泊要津之处,东来西往,人众聚集,绸缎、茶叶、瓷器、商盐都要从此过。码头兴盛发展到后来,势必会形成街市,最后说不定会修道镇场,若是今日囫囵修个渡口,到时候肯定会有诸多限制。

沈途提的这个要求,却让陆久安有些为难。

原因无他,前些日工部司匠修旅游设施就招了一批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凑齐那么多人。

吴衡适时站出来:“陆大人无需担心,今年来应平的百姓突然增多,200人,一天就招满了。”

陆久安心中大定,他想了想,也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应该是多亏了《每日要闻》在外面的影响力。

应平如今形势大好,自然会有很多源源不断的百姓来务工赚取补贴。

倒是沈途多看了陆久安一眼,陆久安疑惑:“沈工长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若是我能办到,都可以满足你。”

沈途听闻便道:“陆大人,小的粗人一个,快人快语就直说了,应平修建那么多工事,户部一时拿得出那么多银两吗?”

“……”陆久安。

沈途自我评价没毛病,确实是快人快语。

户部钱粮乃一县的财政,岂能轻易告知毫不相干的外人,结果这位整天和泥巴木头打交道的老实人,直接给问了出来。

这可不是单单开罪人的事了,若是较真,说不得还能按个窥隙问政的罪名!

不过陆久安到底经历过透明办公的时代,因此毫无芥蒂:“沈工长无需担心,应平府里还是有余粮的,旅游设施皆由应平富绅捐建,不用花一分钱。”

沈途愣住了,“他们……他们愿意?”

就他所知,富绅个个都是钻进钱眼子里的豺狼虎豹,算盘打得比谁都要精,要从他们手里抠钱,实是比登天还难。

“自然是心甘情愿的,难道我还能强抢不成。”陆久安不由失笑。

至于如何说服那群富绅捐建,他也懒得细说了。这些事陆久安也不是第一次做,应平富绅早已熟悉。互惠互利的好事,那群富绅自然是抢着做。

但沈途还是很惊讶,瞠目结舌半响,方才磕磕碰碰道:“那码头可不可以也......”

陆久安笑着摇头:“过犹不及。”

就算是羊毛,那也不能可劲得褥,至少在新的富绅出现之前,最好还是歇一歇,别给褥秃了。

沈途和其他负责修建码头的人从殿堂出来后,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在江州府好好做着事,接到通判手谕要远赴应平,本是带着五分不愿,五分忐忑,现在见应平的县令如此平易近人好说话,想来接下来的日子不仅可以和平共处,还可以得到不少金钱之外的好处。

有几个机敏点的汉子道:“应平准备兴建漕运,想来本地官府对造船水路一窍不通,到时候可以承揽下这个活。”

沈途没有说话,若有所思。

……

吴衡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招来了200个工人,沈途当天就将人领走了。

这群人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码头建成,肯定会需要装卸货物的脚夫,拉船绳的纤夫,诸多营生的方式应运而生,到时候不愁找不到活计。

吴衡把人员名单交给陆久安,喘着气道:“县城门口被各种各样的告示贴得乱七八糟,差一点没找到。”

韩致伸展长臂当先接过来。

他看着这份名单,恍惚记起修理河道之初,他的名字也如同这般被写在一纸文书上。谁能想到,命运的红线就此将他两人绑在一起。

韩致看完以后将名单递给陆久安:“以后这样的告示只多不少,久安,你有没有想过,建一个专门招工的地方。一些寻求营生的百姓可以在那里按图索骥,寻找自己适合的活计。”

陆久安豁然擡起头看他:“你是说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

陆久安激动地拍案道:“就是你说的,专供百姓找工作的地方啊,建了这个市场后,应平那些需要招人的商户,就可以到市场缴纳一笔金额做登记,需要什么人手,工钱几何,地址在哪里,一目了然,市场负责分门别类,找工作的百姓可以根据需求接下活,方便快捷。”

陆久安越说越兴奋:“韩朝日,你如何想出来的?”

这种资源整合性服务在后世已经非常普及,然而当下却难得一见,必定是思维超前头脑灵活的人才会有此考量。

吴衡不自在地咳嗽一声,陆久安这才注意到,自己兴奋之余,一时不查,那个两人打情骂俏他才会叫的名字竟这么脱口而出了。

陆久安不自在看了韩致一眼,发现他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僵住了,心中又暗暗发笑。

韩致清了清喉咙,正儿八经道:“这种招工接活,我哪里懂得,不过是随口一提。可是照你如此说,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

陆久安现在心情好得很,他转身落座,道:“愿闻其详。”

韩致专注地看着他:“那些商户凭什么愿意缴纳一份金额给市场,他们自己也能招,何需白白浪费钱。”

“你说得没错。”陆久安再次为他一针见血的问题颔首夸赞道,“人才市场不强制执行,谁又愿意中间商赚差价呢?可是若我说,人才市场可以为双方作见证签订协议,若是任何一方利益受损,比如用人掌柜恶意克扣工钱,工人卷财潜逃,人才市场可以代为追责,并计入应平的征信系统,为他们规避不良风险,那时待如何?”

掌柜可以克扣工钱不用多说,这种事时有发生,至于工人卷财潜逃,也不是没有过,去年陆久安就审过这样一宗案子,是一家丝绸庄东家托人写的状子,说是他年底盘账时发现不对劲,结果还不待他找掌柜问责,掌柜当夜就拿了店里上好的布料,天不亮就启程跑路了。那账盘查下来,自然也是掌柜中饱私囊吞没的。

状子递到衙门,陆久安寻当值的衙差回忆,确实有那么个富态的人,穿金裹银离开了应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