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朝会(2 / 2)

郗如鼓了鼓脸颊:“可他们不该如此。”

郗归叹了口气:“阿如,我先前与你说过,人生来就有自利之心,要想克服这些,做到一心为公,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更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道理。”

“权力会加剧人内心的贪婪,它永远会蠢蠢欲动地试图自我增殖,手握它们的人,要具有极大的自制力,才能克服这种扩充权力的冲动。”

“就拿荆江一带来说,陶、桓诸公,起先都出身寒微,可一旦掌权,便成了足以威胁中枢的强藩,背弃了起初为国为民的初衷。”

“古语有云: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永嘉之乱并非仅仅一时,而是催生了无数的乱象,直到今天还留有遗患。要彻底制服朝中的世家,要治理这种种的乱象,首先要自己手握权力,其次则需要一组更加合理的机制。”

“阿如,你看这大江。流水滔滔,单靠一道堤坝是拦不住的。结构性的危机,要靠结构性的改革来抗衡。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

郗归正色说道:“我当然可以让宋和去查这些人,看有没有已经发生的利益交换。可是南北初初统一,新政正在推行,此时正是要团结、要用人的时候,我们要对付负隅顽抗的豪强,要查处数额巨大的贪腐,实在不该因为这一点点试探交锋而去警告什么。”

“阿如,抓大放小,首先要去除大方向上的错误,然后才能去追求小处的完美。等局面稍稍稳定之后,自能腾出手去处理这些细枝末节。”

郗如有些难为情地说道:“姑母,我没有想到这点。”

郗归宽慰道:“无碍。阿如,你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人情’二字,是永远都不能避免的。如果不能彻底驱除,那便要学会利用人性。有私心的人,未必不能做好官。大公无私自然好,可却实在难得。对于普通人而言,先公后私,甚至是仅仅做到不以私废公,都已经是不错的品质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我们当然要永远查纠因私废公之举,可也要明白,外部的监察,是很难与人性对抗的,我们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孜孜不辍的耐心。”

元夕过后,朝廷便正式开印。

正月十六的朝会,气氛很是沉闷。

经过近一个月的探听、商讨与酝酿,先前被韩翊等人大加反对的国库入股市马之事,竟然不声不响地通过了。

所有人都知道,与接下来要商议的事情相比,去西域行商的这点钱财,根本算不得什么。

真正值得在意的,是那封来自王皇后的劝进表,是郗归今后的动向,是江左何去何从的问题。

这将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朝会,他们必须慎重。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想着慎重,现场反倒无人做声了。

郗归瞥了一眼,作为执政之一的谢瑾,便理了理衣袖,轻咳了两声,登时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只听他不急不缓地说道:“年底封印之前,王皇后送了一封劝进表到内阁,力劝郗司空称帝。封印其间,兖、青二州,徐州,江州,雍州等地,皆奉了劝进表来。今日恰逢朝会,还请诸位说说自己的意思。”

堂下鸦雀无声,朝臣们一个个盯着光可鉴人的地板,大都不肯先出这个头。

沉寂之中,顾信第一个出列,朗声道:“郗司空创立北府军,平定孙志叛乱,打退苻秦大军,如今更是收复二京,荡平桓楚,如此大功,实堪为君。国不可一日无君,帝位空悬,终非长久之计,臣以为,我等当恭请司空早日登基,以安社稷。”

南烛等几个郗氏亲信,亦一一出列,请郗归早日称帝。

谢氏受了家主的嘱托,也选了个不算晚的时机,出列表了个态。

几个小世家见此情状,心里纠结半晌,最终还是做足了劝进的姿态。

郗归看着殿中泾渭分明的几列官员,脸上浮现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等大殿重新安静下来之后,谢瑾从原本与郗归并列的几案后起身,快步走下台阶,转过身来对着郗归,郑重稽首道:“郗司空于国于民,功勋卓越,诸州郡及文武百官,无不心悦诚服。臣等恭请司空,顺此民意,即祚受箓,奉顺天德,养成群生,安民和众,康济宇内。”

谢瑾于群臣之前,俯首至地,做足了恭敬的姿态。

朝臣们看着他这番模样,忽然有些心惊。

江左数十年来,最为惊才绝艳的三个麒麟儿,如今只剩下了谢瑾一人。

他不负众望,执政多年,身居高位,宇量弘深,可今日却在这商议朝事的大殿中,对着一个女子稽首。

这不是对于皇后、太后的礼节性的臣服,这是一个臣子,面对君王的委质宾服。

无论郗归有多么大的本事,可她终究是个女人。

难道从此之后,他们都要这样从形式到实质地完全臣服于一个女人吗?

即便早已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即便方才已经说出了劝进的言语,可此时此刻,在这画面的冲击之下,仍旧有人心中发毛,生了退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