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完继位诏书,朱慈烺站起身,伫立在殿前的御阶之上。场上数万名官员勋贵,明军将士与百姓齐刷刷地再次跪拜下来,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望着这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以及那么多人虔诚的膜拜,朱慈烺顿觉热血上涌,心跳如擂鼓。
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不惜放弃一切,乃至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
被这么多人顶礼膜拜的感觉,确实容易让人头晕目眩,朱慈烺努力平复着内心激动的情绪,在御座上缓缓地站了起来。
“众卿平身!”
朱慈烺洪亮的声音响起,大明不像后来的清廷那般,动辄就五体投地地对着皇帝下跪。只有在重大庆典和大朝会时,臣子们才会行跪拜之礼,平时只需躬身拱手即可。
面对如此多人朝自己跪拜,尽管心中已有准备,但来自新世纪的朱慈烺还是感到颇为不适。
在制定大典流程之际,朱慈烺原本设想对军民百姓回礼,然而却遭遇了诸位官员的一致反对,即便思想较为开放的李岩也持有相同意见。
他们认为,帝王必须维持帝王的威严,可以对百姓仁慈,也可以礼遇贤士,但绝不能丧失威严,更不必说是在登基大典这样庄重的场合。
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意识到在这个时代,人们依旧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基于当前的形势,保持帝王威仪确有必要,因此他不得不认同这一观点。
但他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步向人们灌输平等、独立和自由的理念,慢慢摒弃封建糟粕。
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首要任务是确保生存与发展,思想的改革和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朱慈烺原本为自己拟定了一个年号,名曰“兴炎”。此年号寓意深远,既象征着大明火德的兴盛,又蕴含着炎黄子孙的繁荣昌盛。
然而,这一提议甫一提出,便遭遇了群臣的强烈反对,原来,蜀汉后主刘禅的最后一个年号正是“炎兴”。
诸臣认为这两个字不吉利,故而极力否决,并列举了诸多年号以供朱慈烺选择,其中,含有“光”、“武”、“兴”、“统”字眼的年号数量最多。
如“光炎”、“光德”、“定武”、“隆武”、“兴安”、“光统”等等,而“光统”这一年号的呼声最高。
若是从这个时代的人的角度来看,“光统”这一年号并无不妥,意在光复大明,一统天下。
然而,对于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朱慈烺而言,这个年号却显得格外别扭,让他想到了光绪和宣统。
因此,朱慈烺第一时间便否决了这个年号,其实,他内心深处颇为喜爱“隆武”这个年号,但每每看到这两个字,便会联想到朱聿键,自然是不能使用的。
后来堵胤锡提出,可用“正兴”,为新朝年号,朱慈烺便想到,原本历史上好像有人给朱慈烺本尊上过“义兴”的年号。
有记载原本历史上,吴三桂曾同大顺和清廷谈判,提出拥立皇太子朱慈烺为大明义兴皇帝,并以义兴皇帝之名,向京城传递过敕书。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