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九十五章 皇帝的“变本加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五章 皇帝的“变本加厉”(1 / 2)

都水长禄看见来人策马到了近前,询问道:“敢问当面是……”

章敬行礼道:“贺兰山大营右军副将章敬,见过都水长。”

闻言,禄行礼道:“章将军。”

章敬解释道:“这位是公子衡。”

其实衡已翻身下马,上前道:“都水长,不记得我了?”

禄想了良久,看着眼前的人,似在回忆。

衡又道:“是我,衡。”

“啊……”禄后知后觉地醒悟过来,又道:“公子都长这么高了,都快比臣高了。”

衡身着皮甲,腰配着箭,这一看与当初在关中相见时的那个谦逊公子差别太大,现在的公子看起来颇有气势。

大抵,这就是在边关锻炼出来的男孩子,眼神中总有几分肃杀气。

禄上下打量着现在的公子,道:“一别多年,臣没认出来。”

三人站在田地里,说话时还带着笑声。

毕竟当初在咸阳见面,衡与章敬在咸阳桥送别都水长时,那时的衡长得也不高。

都水长带着公子衡走在田埂上。

正值夏季,田地里的稻子长到了膝盖高,都水长还指着田地的另一边,那边刚收获了春小麦。

在这片田地里,都水长禄讲述着辽东平原的气候以及水土变化。

“这辽东降霜的月份很早,用新的二十四节气来论,那应该是秋分时节,于中原的季节而言,辽东的霜降来得早,就需要早点收粮食,一旦入秋粮食就霉了,辽东的冬季更是冻得彻骨,冻土数尺深,遍野见不到活物,也正因这冻土,让此地的虫害少了。”

“这辽东平原的西面辽西平原其实是一大片的旱地,比之关中黄土旱塬有过之,保水与灌溉很艰难,公子看看眼前,别看现在的稻子长得好,若是在五月忽然转凉,就会毁了收成,若是六月遇到了暴雨,田地也就毁了,皇帝常言我们种在田地里的粮食是很脆弱的,我们要警惕四季变化。”

“这辽东的土地呀,就是春旱夏涝,秋抢冬藏,臣以为要在春季防备干旱,夏季防备水涝,入秋就要抢收粮食……”

都水长说了很多,他低声道:“人们都怕九月有大雨,可田地就在那里,难道说怕大雨就不在田地里种粮食了吗?谁敢不种粮食啊,谁又敢让谁挨饿呐……”

这些话,让衡听得沉默了,他体会过战争,也在战场上杀过人,他深知在寒冬时节急行军时,那风有多么冷,好多将士的身上都留下了冻伤,也深知将士们在边关能够吃饱饭,是多么踏实。

再听都水长的话语,衡再一次沉默了,他看到了父皇的屯田之策在这半年内的立竿见影,因有当年丞相的迁民戍边,让现在的屯田之策十分顺利。

回到辽东长城的城关内,章敬点了火烧水,一边道:“有了暖炕之后,燕地有不少人去山里砍柴,他们说深山里的树砍都砍不完。”

衡拿着一卷书看着,依旧沉默不言。

章敬往火盆中放了一些柴,将水壶装满架在火上烧着。

几天后,还在辽东的公子衡写了一封书信,让军中的将士送去咸阳,交给皇帝。

在辽东留了半月,衡与章敬带了充足的水与干粮,望着眼前的万里长城再一次启程,他们这一次要从最东端走向最西端。

在重新走上长城之前,衡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眼前的村子,见到还有不少居住在此地的村民正在砍着柴,他们将柴砍了之后储存起来用来过冬。

看罢,衡又收回目光,与章敬一起继续往西走着。

都水长禄治水用了二十年,从灵渠到陇西再到如今的辽东,他真的用了二十年,人的二十年是极其漫长的。

新帝元年,六月,关中已入夏。

张苍已位列九卿,任职少府令。

今天,张苍来到了骊山脚下,在山下有一处宅邸,丞相李斯就住在这座宅邸中。

在几个仆从的引路下,张苍走入这座宅邸中。

这些年,丞相李斯一直没有回咸阳,自从西巡回来之后,也一直住在骊山。

丞相自然只能住在骊山脚下,住在山上的是大秦的第一位皇帝。

走入宅邸中,张苍见到这里有一个鱼池,见到丞相正在用一些麦麸喂着鱼。

起初公子扶苏喜养鱼,现在丞相也喜养鱼了。

张苍走上前,行礼道:“丞相。”

李斯用鱼池的水洗了洗手,而后用一旁的布擦干净手,道:“今年的粮食长得真好啊。”

张苍道:“一路来,见到了。”

李斯坐下来,倒上一碗热茶,道:“此物喝久了就离不开了,你与老朽共饮。”

说罢,张苍接过丞相泡好的热茶。

李斯低声道:“新帝近来如何?”

张苍回道:“已往关中的各县增派了官吏,皇帝曾说政令不仅要下县,还要下乡,官吏也要下乡,恐怕不用多久就会取缔乡长治乡的情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