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现在咱大明有八十六府,再等打下甘肃、上都那些地方。
府治所,便会上了一百。”
“这么多府治,若只靠京师治理,知府太多不说,路途也遥远,地方上有事请示京师。
京师再派人下去,一来二去,没有半个月,根本不成,那会黄花菜都凉了!”
听到这些,刘英面色一惊,“陛下所言甚是!”
“微臣请罪,此事是微臣疏忽,竟然从未注意到此事!”
“地方改制,必须要进行!”
“雍泰无需过多自责,此事不怪你!”
朱元璋轻叹一声,“雍泰忙于工部各种杂务,察觉不到此事,也是应该的。
但,既然那些重臣也都提出来此事,不知雍泰有什么想法?”
“微臣?”
刘英一气,他刚刚就问了老朱,老朱一直给他四处绕圈子,没说他的想法。
现在,还想把他的想法,给掏出来。
老朱越来越像是一个皇帝了!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既然我大明已经有了府治,且此种治理地方之制,已经被所有官员熟悉。
那么,府县之制,便当继续用下去。”
“至于元廷行省制,是集一方军政,平乱御外有利。但,会致使行省势大,不听朝廷之言,行割据之态!”
“宋路、州、县三级之制,另设有转运、刑狱、安抚诸司,分权制衡,可防专权。
但宋制叠床架屋,冗官耗财!”
“这二者,各有优劣。”
“只是,如今我大明在各府县,已设有按察使司,知府衙门,还有镇守使!”
“此制,已形成行政、刑狱、军事,三权分立,互不统属!”
“行政、刑狱、军事,三权分立,互不统属……”
闻言,朱元璋目中精光闪烁。
“如此治理地方之制,雍泰早已有了定制。”
刘英连忙解释道,“陛下明鉴,微臣此前,并没想的这般久远。”
“行了,行了!”
朱元璋随意的摆了摆手,“这些都是好事,能给咱省下不少心神与力气。”
“如此,便设一省制,统领各府各县!”
“陛下圣明!”
刘英拱手应道。
朱元璋又问,“但,这一府主官,改为何种官职?是安抚使?亦或者是丞相?”
“丞相不行,咱大明已经废除了丞相,不能再设立丞相……”
“雍泰,你有想法?”
刘英忍不住看了一眼朱元璋,老朱这老登,还真是非要他说出个所以来。
既然如此,那便说吧!
反正,也算是老朱自个的想法!
“陛下,微臣愚见,可设省,在一省之中,设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钱粮,代朝廷宣导政令;
设提刑按察使司,专司刑名监察,纠劾地方百官;
设都指挥使司,统一省辖卫所兵马,戍守镇防。”
“如此,三司衙门并列,重大事务共议,直奏京师!”
“若有一方出现问题,便可直接问罪那一方!”
“承宣布政使司?”
朱元璋忍不住仔细琢磨半晌,眼中满是满意之色。
“严格承接、忠实传达朝廷的政令的衙门,这个名字取的好啊!”
“雍泰,你这次又帮咱解决了一大难题!”
“陛下客气了,这是微臣之责!”
刘英满脸谦逊。
“咱回去宫内,就将李善长、潘庭坚、王恺这些人召来,让他们好好听听,什么才是地方之制,什么才是长治久安之制!”
“陛下喜欢便好!”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