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听着杨荣与杨溥的话语,呆滞的眼神逐渐回过神来,却是一时愣住了。
“你们说,诛杀汉王,为父皇母后他们报仇?”
朱瞻基很是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两人,他实在想不到,都到这个时候了,这两人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语。
如果是最开始,他都还会抱着极大的希望。
但如今,他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这让他怎么相信杨荣与杨溥所说的话语?
朱瞻基都快以为是他还没有回过神来,还是这两人没有睡醒。
杨荣与杨溥闻言,神情依旧肃然,杨溥当即出声。
“太子殿下,如今还没有到最后一步,怎么能这般颓废。
如今各地边军已经调回,现在我们还有近五万精锐,总共十五万大军,怎能坐以待毙。
现在汉王的各路大军还没有围拢,我们必须要趁着现在抓紧行动。
如今汉王这里明显是主力大军,北部还有瓦剌与鞑靼,向西也是汉王的藩地,没有出路。
我们唯有向东北方向打,一直打到当初的流鬼国区域(东北亚地区,也是堪察加半岛周边),那里虽然寒冷,但根据记载,但既然有人能够在那里生存,那么我们必然也能。
到时在那里休养生息,再打造舰队,寻找新的地方。
若是汉王大军依旧追来我们也可向北继续前行。
天下之大,总有我们的容身之地。”
杨溥说完,杨荣也接着开口。
“太子殿下,如果我们能够重创或者击溃汉王在东北方向的两路大军,那么我们还可以占据东北区域。
到时以这些地方,我们再融合女真等各族部落,依旧可以阻挡汉王大军,以待天时,再如汉王一般,打回来便是!”
杨荣与杨溥充分发挥着想象给朱瞻基打气,想要朱瞻基恢复志气与士气。
如今朱高煦已经做出了完美的示范,去了外面,只要发展好了,也未必不能窥视中原,再打回来。
朱高煦能够在外面做到,他们未必不能做到。
至于外面艰苦,这个时候两人已经完全没有考虑这些了,他们只是不想在这里等死,不想坐以待毙。
但自从各方消息不断传来,朱瞻基整个人失去了精气神,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其实两人心中对朱瞻基都很是失望,看看朱棣,哪怕就是朱高炽,哪里像朱瞻基这样了?
现在朱高煦的实力确实强大,强大到让他们看不见丝毫逆风翻盘为胜的希望。
但即便如此,他们就要放弃所有挣扎吗?
如今朱高煦还没有兵临城下,他们还有最后的时间,还有最后的希望逃出去。
对于击败朱高煦,他们已经不再去想了,这完全不现实,朱高煦用事实击破了他们所有人的幻想。
但打不过,他们还不能跑吗?
只要还没有到那最后一步,两人都不想这样放弃。
最后拼一拼,还有一丝机会,但若是什么也不做,只是待在这里,那就是真的在等死,没有任何生机。
两人都不想死,他们不想被朱高煦这样给杀了,一旦这样死去,他们的名声也将会不复存在,他们反而成了奸臣叛贼,两人不想。
蝼蚁尚且偷生,更遑论他们?
主要是被朱高煦打进来,他们必死无疑。
他们完全就没有想要投降的念头,必须要做最后的一搏。
但所有的权力,都在朱瞻基手中,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先让朱瞻基打起士气。
但凡朱高煦放出风声考虑不杀他们,他们直接就投降朱高煦了,哪里还会做这些无谓的挣扎。
其实他们现在也可以架空朱瞻基,朱瞻基摆烂之时,将权力都给了他们。
但如今的情况,他们即便架空朱瞻基都没有用,要是没有朱瞻基出面,
而且即便有着朱瞻基出面,
毕竟朱高煦在明军之中的威望就很高,也就是朱高煦在外面的时间不短,现在已经小了很多。
但如今朱高煦明显胜局已定之下,难免会有人想起那些,投向朱高煦的怀抱之中。
朱瞻基听着杨荣与杨溥的话语,陷入了沉思之中。
避开朱高煦,主动向东北出击,而且还主动放弃顺天府,即便赢了朱高煦在那里的两路大军,也不过是去往到了那个苦寒蛮夷之地吃苦罢了。
如今的东北那里,可是还没有经过开发,想要种田什么的,可是不容易的。
至于更偏远的地方,更加的寒冷。
那个地方,朱瞻基是打心眼里看不上。
他堂堂大明太子,去那种地方与女真等各族那些蛮夷人为伍,朱瞻基想想都是一阵鸡皮疙瘩。
那些地方,在他眼中就是不应该有的地方,正常人谁会想去那里?
他不是朱高煦,让他去吃那个苦,他是真的不愿意。
至于放弃顺天,他更加不想。
在这里,他仍旧是太子,甚至可以直接登基称帝。
出去之后,就什么也不是了。
朱瞻基想要的,就是守住顺天,守住顺天周边,至于其他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至于杨荣与杨溥所说的边军调集了回来,朱瞻基没有丝毫的想法,这本就是他下令的。
那些边地,在他眼中同样是贫瘠蛮夷之地,有什么好要的?
现在大明危急,将这些精锐放在边境,还不如调回来做最后一搏。
至于那些地方会被鞑靼与瓦剌所得,他也已经不在乎了。
在他眼中,只要鞑靼与瓦剌没有过长城,那大明依旧可以以长城之险来抵御鞑靼与瓦剌。
朱瞻基思考许久,最终缓缓看向杨荣与杨溥两人。
“你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走,是怕汉王?是担心自己会死?
孤尚且在此,你们又有何惧?
纵然身死,孤也是和你们一起,有孤跟着你们一起,还待怎样?
此事作罢,那些蛮夷贫瘠之地,孤绝不会去!
孤是大明太子,纵然是死,孤也会为大明而死,为大明战死沙场!”
朱瞻基说得大义凛然,丝毫没有顾及脸色越来越黑的杨荣与杨溥两人。
朱瞻基此刻也已经想通了,他不会像朱高炽那样投降朱高煦,但他也不会像杨荣与杨溥说的那样逃走。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