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心里倍感温暖,又询问了赵灵儿最近在蜀地的一些情况。
赵灵儿都讲述了一遍,尤其是赵灵儿讲到陈士良一个人去的经过,
朱允熥心想,这也就是赵灵儿呀,要换做别人,恐怕已经是羊入虎口了。
“看来,陈士良还是不死心呐,还想和咱们合作。”
赵灵儿笑道:“他真是一只笨鸟,我写了一封信给朱高炽,他却以为是我写给你的,
结果,到了半夜,朱高炽派人来,差点儿把他给逮住了。”
朱允熥笑道:“还是你机警啊。
你们路上吃饭了吗?
饿了吗?
好像是有点饿了。”
朱允熥对徐妙锦说:“小徐呀,你去给咱们弄点酒菜,我来和灵儿喝两杯。”
徐妙锦一听,心中有气,但是,还是照着办了。
此时,朱文坤抱住了朱允熥:“爹,我要抱抱。”
朱允熥把朱文坤抱在怀里,在他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朱文坤甭提有多高兴了,可能这就是父子天性吧。
“儿子,你最近乖不乖呀?”
“我可乖了。我娘教我背三字经,我都能背很多了。”
朱允熥一听,哈哈大笑:“那你挺厉害哦,那你背一段给我听听。”
“好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朱文坤小嘴啪啪地,背了一大段儿。
朱允熥听了,很是高兴:“以后要继续努力,不许骄傲啊。”
“知道了,爹。”
此时,徐妙锦已经准备好了一桌酒菜。
赵灵儿瞅了瞅徐妙锦,问道:“这位小兵,你叫啥名啊?”
徐妙锦显得有点儿局促不安和心慌:“我叫徐少金,喊我小徐就行啊。”
“小徐呀,那你坐下,咱们一起吃点喝点。”
徐妙锦赶紧推辞:“不不不,你们是主子,我是仆从,我怎么能和你们坐在一起吃饭呢?”
“这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是你是朱允熥的贴身侍卫,你们天天在一起,你们的关系好过亲兄弟呀。
来来来,坐下,咱们一起吃点喝点。”
朱允熥也说:“既然灵儿叫你坐下,你就坐下吧。”
徐妙锦还有点不好意思:“既然吴王妃这么客气,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于是,徐妙锦也坐下了,把朱文坤抱在怀里。
朱文坤还挺喜欢的,喜欢闻她身上的味道,还不时地揪住她的胡子玩。
可把徐妙锦吓坏了,心想这胡子要是被他揪下来,那可就露馅了。
朱允熥也发现了这个细节的问题,也吓得心惊肉跳。
“咳,咳,”朱允熥咳嗽了一声,“你到爹这边来坐吧。”
“我不嘛,我就要和叔叔坐一起。”朱文坤自来熟,和徐妙锦搞得还挺热乎。
于是,朱允熥和赵灵儿相对而坐,徐妙锦坐在右手边上。
朱允熥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酒,然后,端起酒杯:“灵儿,这段时间,你和文坤在蜀地辛苦了。”
“你们在前方打仗才辛苦,我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是出点体力罢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庄稼茁壮成长,长势喜人。”
“还是你护理得好啊。”
徐妙锦不解地问道:“怎么,吴王妃,还在属地种田吗?”
“是啊。”
“你能和我说说那边种田的情况吗?”
“当然可以。
我们种田和一般的百姓种田不一样,比如说水稻,我们种的是杂交水稻。”赵灵儿介绍说。
“什么?杂交水稻?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是的,这种水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如果试验成功了的话,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
“亩产2000斤?”徐妙锦听了之后十分震惊,
她难以想象,因为现在的水稻的产量只在亩产100斤左右,亩产2000斤,那是什么概念?
赵灵儿接着说:“我们大明国库,一年赋税的收入在1100万两银子左右,如果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话,国库的收入将会增加20倍左右。”
徐妙锦一听,瞠目结舌,这可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呀。
朱允熥笑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徐妙锦听了,更觉得新鲜:“你说什么?我都听不懂。”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咱们得先有粮食,得有钱,然后,才能谈得上精神层面的东西。”
“如果说真的像你们所说的那样的话,那我们大明朝几乎就没有灾民了,老百姓就有粮食吃,有衣穿。”
“是啊,我们种植的不光光是杂交水稻,还有很多的经济作物,比如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等。”
“什么叫大棚呀?”
朱允熥解释说:“大棚呢,也是一种种植技术,通过大棚,可以调节我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温度。
比如有很多蔬菜原本只有在夏天才会有,有了大棚种植技术之后,冬天也可以种植。
这样一来,咱们大明的百姓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徐妙锦听了之后,频频点头:“如此说来,种田真的是很有意思啊,利国利民。
这是大事啊!”
朱允熥说:“种田改造社会,这是我的理想。”
“难道说你不想做皇帝吗?”
“我真的不想做什么皇帝,我只想种田。
我此次到北平来支援朱高煦,那也是赶鸭子上架,并非我的本意。
可是皇上这样决定了,我又不能说不来。”
赵灵儿喝了一杯水,问道:“你到这里来,和元军开战了吗?”
“打了不止一次了。”
“啊?”朱允通便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当然,涉及到敏敏帖木儿那一块的事情,他都是一带而过,简略地说一说就行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