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水不暖月> 第898章 老山羊灵息淤堵修复过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8章 老山羊灵息淤堵修复过程(2 / 2)

风巅虎降落时极为轻盈,翅膀扇动的频率控制在每秒两次,恰好能抵消自身的重量,却不会产生多余的气流,因此没有发出半分声响,尽显风系灵物的迅捷与灵动。

它的落地位置经过精准计算,距离老山羊三尺远——这个距离既不会因灵息过近而干扰老山羊的灵识专注,灵物的灵息感知范围通常为自身周围两尺,三尺的距离恰好处于感知边缘,又能及时观察到老山羊的灵体状况,是风巅虎在长期与其他灵物协作中总结出的“安全互动距离”,既体现了对同伴的尊重,又确保了能及时提供帮助。

随后,风巅虎微微张开嘴,一道低沉而浑厚的虎啸从喉咙中溢出,声音的频率控制在人类听觉的下限附近,约20赫兹,如同远方山谷传来的回音,带着穿透空气的力量,却没有半分攻击性。

这种频率的虎啸不会对其他灵物造成惊扰,反而能通过低频振动,刺激灵识的活跃。

这并非普通的虎啸,而是风巅虎在多次与灵物协作中,自行领悟的“灵识唤醒术”——虎啸中蕴含的风脉灵息,被它的灵识分割成无数道直径不足一毫米的细密灵针,这些灵针带着精准的频率,与老山羊的灵脉波动频率一致,约每秒一次,如同医生手中的针灸,旨在刺激老山羊因灵息淤堵而变得迟钝的灵识,帮助其快速恢复清明。

风脉灵息的特质本就偏向“灵动与疏导”,用这种方式唤醒灵识,既能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引发的灵息冲突,不同属性的灵息直接接触,若频率不匹配,可能引发灵能紊乱,又能借助风息的流动性,将灵识唤醒的效果扩散到老山羊灵体的每一个角落,从头部的灵识核心,到四肢的灵脉末梢,确保灵识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刺激与修复。

老山羊的灵识本就处于高度敏感的专注状态,被虎啸中的风脉灵针触动后,瞬间从与地脉的联结中惊醒。

它下意识地将身体压低,四肢蜷缩,腹部贴近地面,这个动作并非出于恐惧,而是地脉灵物在感知到同伴灵息时的本能反应——地脉灵物的力量源于大地,贴近地面能让它们在最短时间内增强与地脉的联结,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快速调动外界的地脉灵息,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同人类在遇到危险时会下意识地寻找遮蔽物,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只是此处的灵脉节点与老山羊常活动的撞杆山水洞有着明显不同——撞杆山的地脉灵息因长期受水洞湿气的影响,带着“湿润与活跃”的特质,灵能分子的运动速度快,灵能浓度高,约每立方尺含100单位灵能,老山羊能在瞬间借到足够的地脉之力。

而九重山顶的地脉灵息,因需支撑四方守护阵的运转,被阵法过滤得更为“平稳与纯粹”,灵能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灵能浓度虽与撞杆山相当,却释放得更为温和,如同缓慢释放的泉水,而非喷涌的瀑布,老山羊一时未能适应这种节奏,调动地脉灵息的动作便显得有些迟缓,身体的反应也比平日慢了半拍,原本能在一秒内完成的灵息调动,此刻需要一点五秒。

风巅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它曾多次与老山羊在不同的灵脉节点协作,对不同区域地脉灵息的特质有着清晰的认知。

它缓缓迈步上前,前爪轻轻抬起,爪尖萦绕着淡淡的银色风息,风息的浓度控制在极低的水平,约正常状态的一成,如同裹着一层柔软的丝绸,没有半分撕扯的力道,反而带着安抚的意味。

风巅虎此举,是通过灵息接触,直接将自身的风脉灵息注入羊皮的灵纹中——它的爪尖精准地落在羊皮灵纹紊乱最严重的区域,将风脉灵息化作细小的“修复丝”,如同经验丰富的织工,耐心地将打乱的丝线重新归位。

每一道“修复丝”都带着与羊皮灵纹匹配的频率,轻轻拨动紊乱的灵纹,引导它们恢复原本的“山川状”排列。

羊皮在风脉灵息的作用下,表面的金色灵纹如同被唤醒的星辰,逐渐变得清晰明亮,每一道灵纹的起伏都与地面的地脉纹路形成了微妙的呼应,如同两个同步运转的齿轮,相互带动,相互滋养。

一道微小的灵息循环在羊皮与地面之间形成——地面的地脉灵息通过羊皮的灵纹进入老山羊体内,如同细小的溪流,缓缓冲刷着淤堵的灵脉通道;

老山羊体内多余的灵能则通过羊皮的灵纹,反馈给地面的地脉,形成“吸收-疏导-反馈”的闭环,既解决了灵息淤堵的问题,又未造成灵能的浪费,实现了灵能的循环利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