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新春,贸然登门叨扰不妥。若要请教,待过几日拜年时再去不迟。”
一旁的朱樉闻言,不禁有些惊讶。
往日里,大哥为了国事向来雷厉风行,今日竟也会顾及人情世故。
沈万三见朱标不愿打扰苏河,便躬身献策:
“殿下若不愿叨扰苏大人,臣倒有一计。既是经济特区,不妨先修建工厂与作坊,再在周边搭建住宿屋舍。咱们可先招募一批难民做工,让他们亲身体会‘不耕田地也能得银钱、有吃住’的好处。届时,大明境内的流民自会闻风而来,无需咱们费力招揽,便能充盈城邑人口。”
自上次因富可敌国被朱元璋敲打后,沈万三便潜心钻研君臣之道。
他深知,即便朱标性情温和,君臣之别也绝不可逾越。
臣子终究是臣子,哪怕君王再宽厚,也容不得半点僭越。
是以如今说话行事,愈发圆滑妥帖。
朱标看向朱樉,示意他说说看法。
朱樉沉吟片刻,道:
“大哥,沈大人的法子可行。要建一座堪比应天府的城池,绝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
“先建工厂、招难民以工代赈,再许以‘做工得银、包吃包住’,那些失了家园的难民定会感恩戴德。”
“待开春后红薯丰收,粮食供应也无需担忧,正好支撑新城运转。”
沈万三离京三月,归途中已听闻诸多新政。
尤其是红薯经化肥催生,生苗率竟达八成!
要知道,这批红薯是未经嫁接培育的原始种子。
苏河最初估算时,本是往最低的存活率算,如今能超出两成,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产量也定然可观!
为验证效果,苏河还特意选了黄土地与黑土地做对照。
黄土地微量元素匮乏,施上人工化肥后长势喜人;黑土地肥沃,即便不施肥,幼苗也茁壮。
正是有了这粮食保障,建经济特区的提议才敢提上日程。
如此一来,逻辑便闭环了。
天灾催生难民,红薯丰收解决粮荒,沈万三航海带回的财富充盈国库,恰好支撑特区建设。
“此法甚妙。”
朱标颔首,看向朱樉,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二弟,这建城之事繁杂,日后多要压在你肩上,怕是要辛苦你了。”
朱樉闻言,猛地站直身子,眼中满是坚定:
“大哥放心!苏河曾与我说,若我日后就藩,恐会因沉溺享乐、目无法纪,甚至生出觊觎储位的妄念,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般行径,与禽兽何异!如今能有机会筹建特区,我定当尽心竭力,绝不让大哥失望。”
一旁的沈万三听得心惊肉跳。
皇子未来的命运竟被苏河言中,这般隐秘之事,自己在此多听无益。
他连忙躬身道:“殿下,臣需去核查国库账本,先行告退。”
说罢,便匆匆离去。
朱标看着弟弟眼中的决绝,心中感慨万千:
“二弟,按苏河所言,往日我对你疏于管教,也有过错。好在如今一切尚早,还能挽回。日后你前往南方建城,山高路远,务必珍重。你且放心,若你能将特区办好,我便向父皇请旨,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那两片大陆,都交由你管辖。”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