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1992:从养猪开始> 第178章 甜蜜的烦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甜蜜的烦恼(2 / 2)

“草莓赚钱更多,他们会答应的。”王建安继续道,“第二是销售端,林老板的订单要保,这是我们现在利润的大头,也是我们技术实力的证明。

但我们自己的零售渠道也不能放弃,我的想法是,实行产品分级。”

众人疑惑:“产品分级?”众人疑惑。

王建安解释道:“将我们产出的草莓,按照严格的标准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特级果,最优等的,优先供应林老板,满足出口和顶级渠道的需求。

一级果,品质也很好,但可能在果形、大小上略有差异,供应我们自己的棚鲜生零售店和机关食堂,维持我们的品牌形象。

二级果,可能存在轻微瑕疵,但口感不影响,可以在本地市场以优惠价销售,或者深加工成草莓酱,草莓罐头。”

这个思路让众人眼前一亮。

尹彬首先赞同:“这个办法好!特级果卖高价,一级果保品牌,二级果也能变现,物尽其用!”

张泽安也点头:“说道草莓罐头,县里那个罐头厂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

上半年县里的罐头厂和李家沟达成过采购意向,可惜还没等到李家沟的草莓种植出来,罐头厂的资金链出了问题,现在只能艰难度日。

前段时间更是打算私有化承包给个人,但没人接手。

王建安摇了摇头:“不行,我们现在没那个精力再去搞那个厂了,搞厂不是那么简单的,涉及的东西太多。我们还是去找采购商,目前只做一级市场。”

张春城也松了口气:“要是能分级,我那压力就小点了,不用颗颗都追求完美,只要把特级果的比例提上去就行。”

最后王建安一锤定音:“好,那就这么定了,春城,你和刘老师、张老师尽快制定出详细的分级标准。

三哥,你和林老板沟通,就按分级供应的思路谈后续合同,同时协调好我们内部各级草莓的分配。”

随后王建安和张泽安召集社员们开了个会,会上王建安说了想要动员大家将大棚改造成草莓大棚的想法。

一些人爽快的答应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需要投入太多了,而且今年的蔬菜正开始大量采收,现在改建太亏了,便有些犹豫。

王建安告诉他们是明年再开始改建,今年肯定来不及了。

最终在王建安的利益分析下,所有人都同意了大棚改建。

尹彬与林老板的沟通也取得了进展。

林老板虽然对不能独占所有优质货源略有微词,但在王建安承诺优先保障特级果供应,并且价格给予优惠后,也接受了这个方案。

就在合作社上下为扩大生产和分级销售忙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再次来到了李家沟。

来的正是省农科院的杨教授。

他这次不是一个人,身边还跟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王建安得到消息,连忙和张泽安一起迎了出去。“杨教授!你怎么亲自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们好去接你!”

杨教授笑呵呵地说:“建安,不用客气。我这次来,一是看看你们草莓项目的进展,二是给你们送个宝贝过来。”

他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这个是陈逸飞,我们院农经所的青年才俊,专门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

听说你们合作社发展很快,遇到了不少新问题,我特意把他请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王建安闻言,又惊又喜,连忙向陈逸飞伸出手:“陈老师,欢迎欢迎!你能来真是太好了!我们现在正是一脑子浆糊,迫切需要你这样的专家指点迷津!”

陈逸飞笑着与王建安握了握手:“王经理,你太客气了。

杨教授一直夸你是农村能人,有眼光,有魄力。

我这次来主要是学习,希望能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帮到你们。

这也是我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

杨教授在一旁补充道:“逸飞可不是光会纸上谈兵,他参与过好几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规划和咨询,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

王建安心中大喜,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

合作社发展到现阶段,管理瓶颈日益凸显,正需要陈逸飞这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现在盘子大了,王建安上辈子也没有这种大公司的管理经验。

现在屠宰场,棚鲜生的管理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

他已经很久没去大棚“一线”了。

王建安立刻将杨教授和陈逸飞请进办公室,泡上好茶,然后将合作社目前的发展情况、遇到的困境。

特别是关于产能扩张、销售渠道平衡、内部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思考和难题向陈逸飞和盘托出。

陈逸飞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切中要害。

听完王建安的介绍,陈逸飞推了推眼镜,开口说道:“王经理,你们合作社目前遇到的问题,非常典型,是成功的农业企业迈向规模化过程中几乎必然会遇到的‘成长的烦恼’。”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首先,关于产能与质量的矛盾。

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必须依靠科技提升单产和品质稳定性。

我建议在新大棚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引入自动化管理设备。

这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更能确保技术标准的稳定执行。

这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国内使用的还很少,主要是设备很贵。

这还需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看是否购买。”

王建安和张泽安听得连连点头,这正是他们想做的,但苦于没有具体方向。

“其次关于销售渠道的平衡。你们提出的‘产品分级’策略非常好,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第三,关于内部管理。随着规模扩大,业务复杂化,传统的、依靠个人权威和经验的管理模式会越来越吃力。

我建议,逐步引入扁平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标准作业程序,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可以送出去培训,也可以请进来讲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