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将在‘雪花’的中心被点燃,火焰微小,却异常明亮、纯净、稳定,象征着生生不息。”
他切换PPT,展示了“微火”在巨型雪花中心跳动的三维模拟动画。
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那簇微火在巨大的、结构复杂的冰雪之花中心静静燃烧,仿佛宇宙的核心,一种神圣、宁静而强大的美感扑面而来,与以往火炬的炽烈狂放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一定是‘微火’?”吴言自问自答,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说服力,“第一,响应时代,低碳环保。这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最新倡议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共识,用最直观、最创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践行绿色奥运的坚定决心和领先理念。
第二,寓意深远,重释热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微火,象征着在面临全球性挑战的今天,人类心中那份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合作之火、未来之火。
它看似微小,却蕴含着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磅礴力量。它所引发的‘热烈’,不是视觉感官的灼热,而是内心深处的共鸣与震撼。
第三,美学颠覆,引领潮流。它将彻底打破以往巨型火炬的视觉惯例,带来一种全新的、内敛而高级、充满东方哲思的仪式美感,更强调精神的传递与共享,而非物质的庞杂与消耗。”
他看向那位之前微蹙眉头的老专家,态度诚恳,目光直视:“我们充分理解大家对‘不够热烈’的担忧。但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思考:一场开幕式的成功与否,其‘热烈’与否,究竟应该由什么来衡量?是火焰物理上的大小和温度,还是它所能点燃的、存在于全球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的强度与深度?我们坚信是后者。
当现场和全球数十亿观众通过我们的镜头,看到这簇微火是由所有参赛国家共同‘构建’的雪花所温暖包裹、所共同守护时,他们瞬间感受到的将是超越国界的团结力量和面向未来的坚定希望,这种情感冲击所带来的心灵上的‘热烈’,远比单纯的视觉震撼更为持久、深刻,也更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
老专家迎着他的目光,脸上的疑虑渐渐化为了深思,最终缓缓地点了点头。
吴言趁热打铁,开始逐一讲解具体环节的创意亮点。他展示了如何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智慧与倒计时环节完美结合,用极简的激光勾勒与粒子动画呈现充满诗意的四季流转,寓意天道轮回、生生不息;
他描述了如何将中国结的东方美学意象高度抽象化、现代化,与运动员入场流程和舞台调度巧妙融合,象征连接与吉祥;
他阐述了如何选用一支来自太行山区的儿童合唱团,用他们未经雕琢、空灵清澈的原生态嗓音,唱出对未来的纯粹期盼,直击人心。
每一个环节,他不仅精准描述创意概念,更深入阐释其文化内涵、哲学思考,详细讲解技术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并明确指向最终希望达到的情感落点。
他的语言极富感染力,逻辑链条清晰严谨,对各个环节细节的精准把控和前瞻性思考,显示出远超其年龄的成熟度、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强大的统筹能力。
尤其是他对最新科技手段的理解深度和创新应用思路,让在座的技术专家们频频颔首,许多想法甚至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讲到最关键的技术保障时,吴言的态度变得格外严肃和认真:“我们深知‘微火’方案以及大量依赖前沿科技的应用背后所潜在的风险。对此,我们绝非盲目乐观。
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调研,我在此可以向各位领导郑重承诺:我们会投入百分之三百的技术准备和预案演练,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来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秒钟的万无一失,确保仪式百分之百的成功。
这不是一次艺术冒险,而是基于绝对技术自信和周密准备的必然选择!”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整个汇报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吴言几乎全程脱稿,只在引用关键数据时看一眼提示屏。
他神采飞扬,目光炯炯,对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全程充满了创造者的澎湃激情与实现者的绝对自信,这种强大的气场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汇报结束时,会议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寂静,仿佛众人还沉浸在那个由吴言构建的,既浪漫空灵又严谨扎实,既宏大磅礴又细腻动人的冰雪梦想之中。
部长第一个带头,用力地鼓起了掌。刹那间,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彻了整个会议室。
这掌声,是对方案本身超高质量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吴言所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宏大格局和强大魄力的由衷赞赏。
“精彩!无与伦比的精彩!”部长难掩激动之情,他站起身,看向身边的专家们,“大家都谈谈看法吧!畅所欲言!”
一位国内顶级的舞美设计专家率先发言,语气充满兴奋:“叹为观止!真的是叹为观止!吴导的这个方案,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新高度。‘雪花’意象的一以贯之,既有视觉上的纯粹统一性,又有哲学意义上的层层递进感,构思太巧妙了,太高级了!”
一位负责关键技术保障的工程师紧接着补充:“从技术层面看,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实时交互和系统稳定性方面。
但必须说,吴导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清晰的、成体系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其中一些创新思路,比如分布式渲染协同和航天级冗余校验,甚至给我们未来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如果能够最终实现,这绝对将是奥运会开幕式历史上技术应用的一个全新里程碑。”
负责内容策划的专家感慨道:“最让我印象深刻和感动的,是文化内涵的现代表达和国际化转译。
没有生硬的符号堆砌,没有刻意的文化灌输,而是将深厚的中国元素化解为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美学,完美融入了世界共通的情感叙事之中,这恰恰最精准地契合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精神,展现了真正的大国文化自信。”
讨论的气氛变得异常热烈而积极,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对方案给予了极高评价,也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细节上的完善建议,吴言立刻拿出平板电脑认真记录,并逐一回应,表示会在后续的深化设计中立刻采纳优化。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