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沐日的太阳刚爬过丽泽书院的墙头,秦砚就拽着同窗李郇、沈樘往隔壁街上跑,三人袖口被北风吹得鼓起,嘴里还念着无逸斋那本已经预热了半月的话本子。
“听说《仙剑三》和《仙剑四》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秦砚手里攥着碎银比谁都着急,身后的李郇也跟了一句:“我跟你们说,前些日子我看见荀夫子也在看呢,不过他看的是钱南征先生先前写的聊斋。”
沈樘跟在后面笑道:“哈哈哈,就荀夫子的胆量看聊斋……我哈哈哈咳咳咳咳!”
由于走路说话,沈樘喝了一肚子风,话没说完就开始咳嗽。
好在这时候三人已站在无逸斋门口。
修整一下,三人正要迈步进去,秦砚却突然顿住,鼻尖动了动:“你们闻,什么味儿?”
另外两人一愣,果然嗅到一缕甜香——不是蜜饯的浓腻,是冰糖炖雪梨混着莲子的清润,裹着温润的水汽飘过来。
众人顺着香味转头,才见无逸斋隔邻竟多了家铺子,门口挂着块梨木门牌,刷了一层翠色清漆,以浅刻手法雕着“甘棠”二字,风一吹,门牌下挂着的细铜铃还叮当作响,引得他们驻足好奇。
“这是……新开的糖水铺?”
沈樘眼睛亮了,他在自小嗜甜,他先一步凑过去细看,只见铺子门面清雅,门口两边梁柱打磨得光滑温润,没施繁复雕饰。
透过窗棂上看见窗台上还摆了几盆甘棠,再往里瞧去,窗边摆着两张矮木桌,配着竹编小凳,桌角放着黑釉陶茶盏。
屋后就是河,水汽漫过木质廊柱,在门板上晕出淡淡的水痕,连空气里都飘着股草木与甜汤交织的清润气。
这时候李郇挠挠头:“先前过来还没有,竟选在无逸斋隔壁开,这‘甘棠’二字……莫不是跟‘无逸’有呼应?”
秦砚望着门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角:“《诗经》里‘蔽芾甘棠’,讲的是召伯憩于棠下,惠及百姓的典故。我等科举做官,为的不就是想成为召伯那等贤德之士?”
秦砚的话倒是不假,不过沈樘抿抿嘴,他其实还真没有这想法,他就是来读个书而已。
“算了,先买话本,看完正好来尝碗甜汤!”李郇催促着傻站在门口也不动弹的二人再次往无逸斋走去。
先前听着立冬之后的北风将檐下铜铃轻响的柳闻莺正好听见了门口的三人说话。
想着他们回头回来的打算,她便转身去了灶间帮她娘正炖着的姜汁桂圆炖桃胶的炉火微微调小,只等稍后客人前来,方便盛取。
不一会,果然柳闻莺就听见门口竹帘“哗啦”一声轻响,三个穿着丽泽书院衣衫的少年走了进来。
透过灶间上的小窗口,柳闻莺抬头一瞧,手里的汤勺顿了顿——这三个少年,之前她在无逸斋见过。
彼时他们凑在书堆前,捧着本《仙剑奇侠传四·终卷》争论得面红耳赤,连掌柜喊结账都没听见。
这么想着,她的视线便落在了三人手里攥着的书册。
封皮眼熟,哦,今日是她《仙剑奇侠传三》卷一上架的日子。
柳闻莺嘴角忍不住勾起,低头掩着笑——这三位竟是《仙剑》的死忠粉,上回追四,这回追三,倒是比她这个“原作者”还上心。
“掌柜的,劳烦看看有什么热甜汤?”
为首的秦砚走到台前,目光扫过木架上的一个个精巧的竹篾里摆放着各色糖水的原材料。
雪白滚圆的莲子、褐色果肉清透晶莹的龙眼、红彤彤的干枣等食材只是光摆在那里,空气中那湿润的甜香让他们自动脑补出了那糖水的美味。
吴幼兰放下手里的布巾,笑着上前:“几位公子来得巧,都是立冬刚添的热品。要不来碗‘姜汁桂圆炖桃胶’?桃胶炖得糯软,加了姜汁驱寒,桂圆补气血,最适合这降温的天。”
李郇眼睛一亮:“听起来就暖!我要这个!”
沈樘却指着另一个标签:“掌柜的,‘陈皮豆沙年糕’还有吗?”
秦砚略一思索,选择了和李郇一样的。
吴幼兰将女儿盛出来的三碗汤水送到了一坐下就开始迫不及待讨论的三位少年面前。
那碗姜汁桂圆炖桃胶,混着姜汁的辛辣与桂圆的甜润,一下肚瞬间驱散了立冬的凉意。
秦砚一口喝完,便像是再次有了力气似的说起了那新开始的故事。
吴幼兰眼底含着笑意,瞧着三个少年捧着汤碗、边喝边讨论剧情的热闹模样,悄悄扭头对着刚从灶间走出来的柳闻莺压低声音道:“看他们这反应,怕是挺满意的。”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