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玉王的名声,介于四大通告的利民政策,最邪乎的一幕出现了,玉军所过之地,除了大城池的蛮军异常顽强外,小地方的蛮人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最后楚亥和玉王得出一个结论,大城池都是富人的居中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肯定会花重金买通士兵御敌,所以比较顽强。
小地方的蛮人生活不易,蛮国本就土地贫瘠,为了拉平与他国的税收收入,蛮国的税收是列国当中最苛刻的。
列国征收田地税,都是按十分之一征收,蛮国几乎是两倍多。为此,种田的百姓生活压力大,要么顺从,要么就进言往外扩张,借口风国土地产量高,若是我们能有风人的产量,多交也无所谓。
于是蛮国历代君王的雄心壮志就是往外扩展,来缓解本国百姓的生存压力。
眼下玉王的到来,四大通告深入人心,爱国也得看国家能给他们什么,蛮国政策给百姓的只有压迫和索取,令低层百姓苦不堪言。
楚亥建议玉王把土地私有制,给了蛮国百姓做土地主人的机会,等于一下子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加上玉王的为人,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不难解释了。
……
目光挪到驻扎在风国的玉国大本营,连日来玉军大获全胜,大量的物资珍宝从前线运回,可把蹲守在玉国军营里的羌国探子急坏了。
可让人气的是,收到楚亥提醒的长公主,命人偷偷往物资里加料,让缴获的物资暴涨数倍。
随着探子每日三次汇报目睹的战果,听闻的羌王眼皮直打架,这就好比饿久的人,桌上摆着大量的食物,偏偏玉国一家独大,吃的不亦乐乎,羌王只能强忍着口水不往下掉。
“报!王上,探子来报,玉国前线部队已经吞并蛮国两座城池了,据说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很快就能逼近蛮国的京城了。”
什么?
这才几日的功夫,玉国就夺下两座城池了,这也太顺利了吧,蛮国的守军何时变得这么草包了?
听到探子来报,羌王显然不信,怒道:“放屁!蛮王亲率八十万大军正在风国拼命夺城,眼下双方打得不可开交,足以说明蛮军的作战能力不可小视,玉王老娘们八成是散播假消息,好引诱寡人出兵,寡人偏不上当,再等等!”
聪明的人喜欢审时度势,羌王虽然心里急不可耐,面上还得强迫自己冷静。
一个国家最繁华的地段就是京城,对于夺取蛮国京城羌王势在必得,眼下玉王只有二十万人马也敢深入蛮国,这在羌王看来就是犯了兵家大忌。
一旦蛮王的八十万大军此时转身打个回扑,就等于是把玉王的二十万人马包饺子了。
眼红归眼红,但羌王不傻,他选择观望,就是想让蛮王和风王再血拼一阵,待双方都是疲惫之师时,他再发兵。
羌王的想法固然有理,也是最稳妥的,可他忽略了一点,蛮王派出了大量密使试图联系上羌王,结果都让人半路截胡了。
眼下的蛮王哪敢回扑,在战争术语中,有一种战术叫围城打援,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因为久久联系不上羌王,蛮王心里没底,便不敢回援,万一趁他回援之际,四国同时发起进攻,那蛮国就真的危险了。
眼下的蛮王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留守蛮国的军队拼了命也要挡住玉王的进攻,同时继续派人联系羌王,愿意用一切可以谈判的条件和羌王对话。
实在不行,蛮王就只能把赌注压在与风国血拼上面,待两败俱伤时,派人与风王对话,若风王肯停战,容他回国平乱,他愿意归还险谷关。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