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钲大为奇怪,道:“那些读书人为何要骂皇帝?”
那老婆婆道:“那些读书人说皇帝得位不正,但我们老百姓呢?但求日子过得稍好些,一顿三餐能吃饱肚子,家里还有存余,就心满意足了。以前我们收一石谷子要交三斗的税,现在只要一斗半,比以前少交了一半,这一斗半是不是就算老百姓的富余呢?百姓有香喷喷的白米饭吃,就是从这里来的呀。现在朝廷严令不准富豪强卖强买百姓的口粮田,不论怎样,只要勤耕善织,一口饭还是有吃的。小哥儿,你说这难道不好吗?”
李钲听了这番话,不觉呆呆发愣。
那老婆婆又笑道:“当今天子已下了圣旨,只要有本领的,不论出身,一样可以通过考试去朝廷做官,这和前朝可大不一样了。”
李钲呷了口茶,问道:“村子里的读书人难道不懂这些道理吗,为什么还要骂皇帝?”
老婆婆道:“唉,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他们骂他荒**无道,为人残暴,连自己的兄弟子侄都不肯放过!”
“是呀,这两件事情总不能说皇帝做得对了?”
那老婆婆道:“我们老百姓倒是另有别论。”
李钲道:“怎么说?”
那老婆婆道:“听说皇帝和皇后恩爱多年,皇后去世,皇帝悲痛得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大臣劝他重新纳后,你猜皇帝怎么说的?皇帝说:‘我年岁渐高,重新纳后,和新后年岁相差太大,将来我百年之后,留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岂不是耽误她的青春?’由此可见,皇帝并不像那些读书人所说的‘荒**无道’,反倒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呢。至于说他杀人多嘛,哪个皇帝不杀人呢?可他没杀我们老百姓呀!他对老百姓好,不害老百姓,杀多点作奸犯科的人,有什么错?”
李钲一开始听老婆婆说皇帝的好处,心中一万个不以为然,但此时却不禁心中一阵悚然:原来老百姓的看法与自己的想法有着如此大的差别!
两人谈了半天,茶也不知喝在嘴里算什么味道了,用来送茶的点心也吃完了,李钲心中却越来越乱。
走出茶铺,心中一片茫然!他想不到自己的“杀父仇人”唐太宗竟是老百姓眼中的好皇帝,而他却正打算去长安杀掉他,替父母和三叔报仇雪恨!
怀着矛盾的心情,他一路信马由缰,头也越来越疼。他本来还算个天性开朗的人,现在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了。
这日李钲终于走到了楚霸王焚阿房宫的骊山脚下的山谷中。
骊山在京师东面,最多再有半个时辰,就能望见京师长安。他水囊中带的水都快喝光,天气也越来越热。
丽日当空,人和马身上都是汗津津的,十分难过,他想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四顾一望,山谷里到处是光溜溜的石头,只得跑到一个背阳的地方。
打开水袋喝了三口,也让马喝了几口。人马休息了半个时辰,上马又行。正在人困马乏时,忽然坐下马仰起头来,向天空嗅了几嗅,李钲知道马闻到了水汽,便也由它。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