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将目光转向房彦藻和郑颋:
“房长史,郑长史,你们怎么看?”
房彦藻身为元帅府左长史,资历较深,他沉吟片刻,开口道:
“主公,殇将军所言,乃是立足于战的准备,确有必要。然眼下与李唐彻底撕破脸皮,并非上策。我军虽众,但长安初定,人心不稳,突厥态度暧昧,窦公、王公虽在此,亦各有考量。”
他看了一眼窦建德和王世充,话没说透,但意思很明显——联盟并不牢固。
郑颋接口道:
“房长史所言甚是。为今之计,当以‘稳’和‘拖’为主,暗中积蓄力量,分化对手。”
“哦?如何稳?如何拖?又如何分化?”
李密追问。
四
这时,站在殇身后,一直沉默的魏征,仿佛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上前半步,对着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团团一揖,语气沉稳地说道:
“主公,夏王、郑王,在下有些浅见。”
李密对这位殇骑长史的智谋素有所知,虽然觉得他有时过于低调,但此刻正是用人之际,便道:
“玄成但说无妨。”
魏征捋须,缓缓道出三策,看似为李密殚精竭虑,实则每一句都暗合杨子灿搅乱长安、拖延时间的总体谋划:
“第一,立刻以联盟名义,派人‘迎接’李世民,实则监视其动向,并将其部队安置在城外指定区域,不可让其轻易入城,以免增强李渊对长安的绝对控制。此乃‘缓兵之计’,既可暂安李渊之心,亦可为我等争取时间。”
“第二,”
魏征目光扫过窦建德和王世充:
“联合夏王、郑王及其他各方,共同向李渊施压,要求即刻成立‘联军统帅府’,所有军队、粮草、政令,皆需由统帅府共同议决,绝不能让李唐一家独大。此乃‘制衡之策’,可将李渊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使其难以独断专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魏征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丝引导性。
“全力寻找越王杨侗!只要找到杨侗,我们便有了制衡李渊,甚至另立中央的法理依据!这比那块真假莫辨的玉玺,更具实质意义!在下怀疑,杨侗失踪,绝非偶然,或为某些人(他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皇宫方向)刻意为之,意在独占大义名分!”
他巧妙地将寻找杨侗的紧迫性提升到最高,并暗示李秀宁或李渊与此有关,成功激起了李密等人的危机感和行动欲。
李密眼中亮起光芒,击节赞道:
“玄成此三策,老成谋国!不错!找到杨侗!卫玄那老狐狸肯定知道些什么,或者,杨侗根本就被他藏起来了!还有李秀宁……她第一个进城,杨侗失踪,她脱不了干系!”
王世充阴笑道:“既然如此,咱们是不是该派人去‘拜访’一下这位平阳公主?或者,去卫玄府上……搜一搜?”
窦建德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寻找杨侗,符合他们目前制衡李渊的共同利益。
帐内几人迅速达成共识,开始商议具体行动细节。
魏征垂首退回到殇的身后,仿佛只是一个提出了建议的普通谋士。
无人知晓,他这番看似为李密集团尽心谋划的言辞,每一步都在将水搅得更浑,都在为远在潼关的杨子灿和阿布契郎争取着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主动。殇那面具下的嘴角,或许正勾起一丝无人察觉的弧度。
五
而在长安城西南方向,通往终南山深处的秘道上,一支规模不大却精锐无比的骑兵,正在夜色中默默前行。
正是悄然撤离长安的秦琼、程知节所部。
队伍前方,秦琼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夜色中只剩下巨大轮廓的帝都,轻轻叹了口气。
程知节催马靠近,低声道:
“二哥,还想着城里的事呢?”
秦琼点了点头:
“殿下将长安化作棋局,我等本是伏子,如今却因……唉,未能竟全功,心中总有遗憾。”
程知节倒是豁达:
“有啥好遗憾的?咱们保全了实力,也没伤了……不该伤的人。殿下深谋远虑,肯定还有后手。咱们现在按计划去潼关与殿下汇合,说不定很快就有新任务了。”
“但愿如此。”
秦琼收回目光,望向东南方:
“只是不知,殿下在潼关,面对萧太后和幼帝,又将如何布局?这天下大势,经此长安一乱,怕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了。”
夜色深沉,前路未卜。
长安城的旋涡,才刚刚开始搅动,而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潼关,在河东,在突厥王庭,在无数人心中,悄然酝酿。
六
翌日,晨曦未能驱散大兴宫上空凝聚的沉重。
昨日的争吵与震惊余波未平,新的风暴已然在酝酿。
各方势力代表再次齐聚大兴殿,相较于昨日的混乱,今日的气氛更多了一份剑拔弩弩张的凝重与心照不宣的算计。
李渊、李密、窦建德等人面色不善,显然一夜未眠,都在思索应对李世民逼近与李秀宁搅局之策。
卫玄依旧端坐一旁,闭目养神,仿佛外界纷扰与他无关,但微微颤动的眼皮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就在李密准备再次就“联军统帅府”和寻找杨侗之事发难时,卫玄却缓缓睁开了眼睛,苍老而清晰的声音再次响彻大殿:
“诸位,昨日纷扰,老朽思之良久。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在此鼎革之际,更需早定名分,以安天下之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渊、李密,最终落在空置的御座旁:
“老朽以为,越王杨侗,身为先帝嫡孙,仁孝聪慧,在宗室中声望颇隆。若能奉越王为主,延续隋室法统,既可彰显诸位反隋乃为吊民伐罪、匡扶社稷,而非为一己之私,亦可最大程度安抚旧臣,稳定关中,乃至招揽天下仍心向杨氏之人心。此乃……眼下最稳妥、最名正言顺之策。”
“卫公所言极是!”
一个清越而坚定的声音接口道。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李秀宁再次站了出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