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且隋> 第281章 争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1章 争恨(2 / 2)

“名分亦不可废。新帝登基在即,公主身为辅弼重臣,亦需在场受封,此乃大义所在。”

……

众人议论纷纷,但核心意见趋于一致:必须尽快离开长安,但需稳妥,且不能放弃即将到手的法理名分。

李秀宁静听众人意见,目光沉静。待众人声音稍歇,她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所言,皆在情理。长安,确需离开。但与父兄公然决裂,尚非其时。登基大典,必须参加,受封领旨,此乃我等日后行事之根基。”

她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并未指向任何人预想中的战略要冲娘子关——那里虽是咽喉,但目前仍在隋军残余或地方势力掌控之下,且其主要防御方向是北面的突厥人和东面的隋朝官军。

她的指尖,最终落在了长安城西南,终南山北麓的一处地点。

“我们的去处,是这里——”

李秀宁的声音带着一丝决断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鄂县,万花山,归园。”

众人皆是一怔。

归园?

那是前朝御赐给李家的旧产,算是李秀宁的嫁妆之一,可她在举兵前夕为筹措军资、切割联系,已然将其变卖处置。

那里并非军事要塞,更像是一处避世的庄园。

马三宝最先反应过来,眼中精光一闪:

“公主之意,是暂离旋涡,示敌以弱,暗中积聚?”

“不错。”

李秀宁颔首:

“归园虽非雄关显耀所在,但地处终南脚下,易守难攻,且远离长安权力中心,可最大限度减少父兄的猜忌与直接冲突。”

“那里曾是我李家产业,我已命人暗中将其赎回。以其作为我等暂时栖身、整训兵马、联络四方之基,最为妥当。”

“对外,便宣称我产后需静养,闭门在家为皇帝(杨侗)祈福。”

她目光扫过向善志、史万宝等将领:

“至于兵马,精锐鬼面军及部分带面军主力,随我入驻归园。”

“大队人马,由史将军、段将军、刘将军等统率,依此前盟约,驻扎于长安城外指定营区,与李唐及其他各部保持距离,严加戒备,听候指令。窦长史统筹粮草,逐步向鄂县方向转移储备。”

这个安排,既避免了立即与李唐爆发冲突,又保全了主力,更找到了一个合乎情理且相对安全的临时据点。

归园,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地方,将成为她下一个阶段的舞台。

“待登基大典之后,受封领旨,我们便光明正大,前往归园。”

李秀宁最后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至于未来咱们的封地去处……娘子关,乃至更广阔的天地,自将分封与我。但现在,那些地方都在前朝手中,想多无益。

“现在的我们,最需要的是尘埃落地的时间和游刃有余的空间。此时此地,不争便为大争。”

“我现在担心的,反而是有些大王,并不会真心同意做一个个小小的诸侯……所以,暂避锋芒、保存实力即可。”

众将闻言,虽觉归园并非理想中的争霸之地,但也明白这是当前局势下的最优选择,纷纷躬身领命:

“谨遵公主(秀子)令!”

会议散去,众人各自准备。

李秀宁独自留在厅中,望着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归园”标注,眼神复杂。

那里有她童年的记忆,也曾是家族荣耀的象征,如今,却要再次成为她对抗家族、践行己道的起点。

在她带着孩儿与心腹离开这座令人窒息的帝都之前,还有最后一道关卡必须面对——杨侗的登基大典,以及那场注定暗藏风波的分封赏赐。

新的风暴,在离开长安之后,或许才刚刚开始。

大兴城沉浸于新朝将立的喧嚣,各方势力为“延兴”帝杨侗座下的权位争攘不休。

东都洛阳的魏王府邸深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紧张,正随着铜壶滴漏精准地蔓延。

夜色中的天津桥沉默如铁,洛水倒映着王府宫中稀疏的灯火。

魏王杨子灿立于白虎殿巨大的沙盘前,身形凝定如山,唯有眸中精光流转,映照着沙盘上象征各方势力的密密麻麻的旌旗。

他手中并无令箭,只轻轻拈起一枚镌刻玄鸟纹的黑色玉符——此乃调动“灰影”的至高信物,非生死存亡或绝密布局不得轻用。

“是时候了。”

他声音不高,却似金玉交振,在空旷的殿中激起回响。

“该到‘铁壁’之策的时候了。”

翌日,一道道军议,随即从政事堂中枢形成,有门下省审读奏案,内书省制令用印,尚书省下达。

这些指令,通过四条截然不同的渠道,如同无形的蛛网,向帝国四方急速蔓延。

首当其冲者,乃是大隋朝廷的驿传。

持有加急兵符的信使,背负漆盒,在夜风中纵马驰出洛阳各门,沿着官道星夜兼程。

他们传递的,是以太后、新皇铭玺,尚书令、军国大将军、魏王杨子灿签发的正式调兵文书,明令各地鹰扬府、剿匪大营依令行事。

此为正道,光明堂皇,即便被敌方斥候截获,亦是无懈可击的阳谋。

更深一层,则经由白鹭寺的隐秘网络。

这些精于潜伏、刺探与暗杀的内侯、外侯,化装成商贾、僧道乃至流民,利用其遍布州郡的据点,将加密的指令传递给军中已被渗透或绝对忠诚的将领。

此道更为迅捷隐蔽,专司传递密计与监控执行。

而最为核心、绝不容于世的指令,则只走灰影渠道。

成员皆以“灰”为代号,行事如鬼似魅,直接对杨子灿负责。他们不携片纸只字,全凭口传心授,或借助唯有粟末地核心才掌握的密码技术传递信息。调动江南大营精锐西进、指令河西兵马做出威胁陇关的姿态等真正战略意图,皆赖此线。

此乃杨子灿的私人利器,亦是其穿越者优势与粟末地实力的终极体现,一旦暴露,便是谋逆铁证。

最后,庞大的隋通船运与关联商队,则承担起物资转运、人员护送乃至散布混淆视听消息的任务。

巨舰楼船航行于运河,车队穿梭于官道,在商业活动的掩护下,为即将到来的雷霆一击输送着血液与迷雾。

四管齐下,织就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罗地网。

杨子灿的战略清晰而冷酷:以大兴城为饵,诱使群狼齐聚关中,再以精兵良将构筑无形铁壁,缓缓收拢,碾碎一切野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