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凝滞,唯有更漏滴答,一声声,敲在心头。
良久,他才极缓极缓地挪动脚步,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那笑里浸满了自嘲,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
他一步步走出登闻院,步履看似平稳,袍袖下的手却始终紧握。
登闻院与巍峨宫城相隔不远。
没走几步,他便瞧见了宫门前那道熟悉的身影。
楚明烛正由杏儿扶着,自马车上款款而下。
她似乎心有所感,抬眸便精准地捕捉到了不远处那道孤直的身影。
关于今日公堂上的风波与那堪称荒谬的判决,她早已听闻。
此刻见到陆应白,他周身那挥之不去的低沉气息,让她瞬间明了了他心中的波澜。
待陆应白走近,楚明烛微微屈膝,行了一礼,声音清越:“王爷。”
陆应白望向她,那双原本沉寂如古井的眼眸里,似乎因她的出现,终于漾开了一丝极微弱的涟漪,有了一点光亮。
“楚小姐这是要进宫?”他声音略显沙哑。
“嗯。”
楚明烛轻轻点头,目光坦然,“臣女思前想后,终究觉得,终身大事不该假手于人。这婚,臣女想亲自去退。”
她的话语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力量。
陆应白眼中掠过一丝了然:“你去找太后?”
“王爷睿智,一猜即中。”
楚明烛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清浅的笑意,随即道,“王爷,臣女需先行入宫,便不多陪了。”
“楚小姐自便。”陆应白微微颔首。
楚明烛再次敛衽一礼,旋即转身,步履坚定地向着那朱红宫门走去。
绯色裙摆在她身后拂过,带起一阵淡雅的香风。
她此刻心无旁骛,退婚之事迫在眉睫,确实分不出心神来宽慰旁人。
一切,都需等那退婚的圣旨落下,再作计较。
……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氤氲着宁静祥和的气息,与宫墙外的暗流汹涌恍如两个世界。
太后见到楚明烛,脸上立刻露出由衷的欣喜,招手让她近前:“荣安,今日怎地得空来瞧哀家了?”
楚明烛眉眼弯弯,从袖中取出一封素笺,双手奉上:“回太后娘娘,是祖母她老人家惦念您了,臣女也许久未曾前来请安,心中挂念,便借着送信的机会,来叨扰太后娘娘了。”
听闻有信,太后脸上喜色更浓,连忙接过,仔细地展开阅读。
阅毕,她小心地将信笺交予身旁的桂嬷嬷收好,又吩咐人伺候笔墨,亲自给楚老太太回了一封信。
在这深宫中历经无数风雨,太后何等眼力,早已看出楚明烛眉宇间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迟疑。
她将回信递给楚明烛,并未绕圈子,直接温和地问道:“荣安,你今日来寻哀家,恐怕不单是为了送信这一件事吧?”
楚明烛见太后已然点破,便也不再隐瞒。
她起身,行至太后座前,毫不犹豫地屈膝跪下,脊背挺得笔直,抬起清亮的眼眸,一字一句地说道:“太后娘娘明鉴。臣女此番前来,除却送信,确有一事相求。”
“哦?何事,但说无妨。”太后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她。
楚明烛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掷地有声:
“臣女恳请太后娘娘恩准,恩准臣女退去与严砚之的婚约!”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