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相,有件事小王想不通。如果皇叔早与郭琇勾结,利用常平仓囤货,又利用驻军转运,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做得隐秘,如何现在才闹出来?”
不等庞籍回答,嘉国公继续发问,“如果是他们分赃不均,这事倒容易了。但如果是,有人一早就察觉了他们这事,却一直不开口,只等这个机会向他们发难。这人心思深沉,可是个厉害的,咱们不得不防了。”
“王爷不说,老夫也是想到了此节。只是不知道背后的人,是那个商家员外,还是另有其人。”
嘉国公想了想,摇了摇头,“我觉得不像,那个商家员外一心要为他兄长报仇,若是他手上有证据,怕是一早就交了上去,怎会忍到今天?这事倒像是另有人,在暗地里助他一样。”
-----------------
“王爷,如今也只能由您出面,向官家陈情,无论如何不要使这桩丑事被宣扬出去。老夫倒不是怕别的,只是牵扯的人太多,恐对新政不利。”
“恐怕不能如使相所愿,即便小王去向官家说了,也阻不了皇叔和驸马的事。皇室的颜面,呵呵,这话我也听了许多年,到如今,我也看透了。你也为了颜面,他也为了颜面,可到头来,这是最无用的一样东西。依我说,不如就索性都捅破了,也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
庞籍一求再求,嘉国公却一推再推,直说得老头哑口无言。
为了不妨碍庆历新政的推行,也为了顾着皇室的面子,庞籍求包拯,不要上书弹劾驸马都尉,周暮绾则带来官家的秘令,他会令驸马与公主和离,将驸马贬至黔岭,永不叫他回京。
但包拯不肯同意,他不同意这种和稀泥的办法。
在他看来,皇室实则是新政推进最大的阻碍,若不能拿驸马和舒国公开刀,新政便不可能顺利执行。
而现在白玉堂则送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不能趁此将驸马等人一网打尽,且不说是辜负了白玉堂的一番苦心经营,同时,还会寒了百姓的心。
庞籍苦心劝了包拯半日,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反而,包拯苦口婆心地反劝起宰相,他希望庞籍能够和他同心协力,
“新政推行在即,若是使相与我还不能齐心,岂不功亏一篑。使相的一番心血,也是被这些人折磨了许多年。我知使相心意,你自是希望江山倍有人才出,若不如此,使相也不会多年苦心栽培新人。”
不等庞籍答话,包拯又劝道,“使相是心有大志的,虽身在中枢,有万般的无可奈何,我心里都清楚。此举不单是为了新政,也是为了使相,还望使相不要辜负我的一番苦心。”
庞籍没想到,包拯的嘴皮子竟这般厉害,他竟无话可说。包拯一脸的义正言辞,还将自己的政治抱负都搬了出来,
“使相若想使新政推行顺利,这就是个好机会,而且可以将对方一网打尽。使相就听我一句,不要再犹豫,如果不能一鼓作气,那些人是不会记住教训的,他们的贪婪之心不会改,早晚还会比现在更贪。到时候,使相怎么办?”
庞籍一直自诩嘴上功夫了得,却不想败给了包拯。
庞籍无奈,只得点头答应了他,“既如此,老夫会同中枢一道配合御史,将这桩案子一查到底。”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