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一看,包裹里居然还有封信。看到“秦岚”这个名字,才反应过来是亲家母寄过来的。
她揣着那封信,手心都攥出了汗。
“建国!建国!亲家来信了!”
姜建国正坐着喝酒,闻言手一顿,也站了起来。
夫妻俩凑到桌前,刘芬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信是陆母秦岚写的,字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可信里的内容,却和那字迹截然相反。
通篇都是客气又亲切的问候。
先是感谢他们把姜窈养得那么好,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又说姜窈怀孕辛苦,全家都把她当宝贝疼着,让他们尽管放心。
最后,信里还夹着一张三百块钱的汇款单,说是给他们二老添置衣物,还热情地邀请他们去京市住上一阵子,陪陪女儿。
刘芬捏着那张汇款单,手都在抖。
三百块!
女儿才刚寄来五百块!怎么还有!
“她……她这是什么意思?”
刘芬的声音带着颤音。
姜建国接过信,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沉默了许久,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是……是认可我们了。”
这几个字,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刘芬的心里。
自从姜窈嫁过去,她这心里就一直悬着。
陆家是什么门第?师长家!
自家呢?普通底层干部家庭。
门不当户不对,她生怕女儿在那边受了委屈。
如今这封信,这笔钱,这份邀请,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她那颗悬了几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
“太好了……太好了……”
刘芬捂着嘴,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从那天起,姜家小院就跟提前过了年似的。
刘芬走路都带着风,见谁都笑眯眯的,脸上的褶子舒展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院里的邻居好奇,问她有什么喜事。
她就故作神秘地摆摆手。
“没什么,没什么,就是孩子们孝顺。”
那上扬的尾音,藏都藏不住的得意,明明白白地写着:我女儿女婿,能耐着呢!
喜悦过后,新的任务接踵而至。
去京市,给女儿和未出世的外孙准备行囊。
这“行囊”的规模,堪比一次小型搬家。
刘芬把家里所有的票证都翻了出来,粮票、布票、肉票,厚厚一沓,整整齐齐地码进信封里。
她把自己熬夜做的十几双棉鞋底子用线纳好,一针一线,都是对外孙的期盼。
她还回了趟乡下,用攒了半年的工业券,换了足足两大筐土鸡蛋,和一只还在咯咯叫的老母鸡。
姜建国嘴上念叨她。
“你瞎忙活什么!京市什么买不到?用得着你从这儿带?”
身体却比谁都诚实。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