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第104章 来自长安的“取经”天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来自长安的“取经”天团(1 / 2)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过上了比之前更加“痛苦”的养病生活。

每日三餐,都有专门的侍女将调配好的药膳端到床前。饭后半个时辰,必有一碗黑乎乎、气味浓郁的汤药准时送达。

那碗据说是用了无数珍稀药材熬制的“十全大补汤”,味道简直一言难尽。李承乾每次喝,都感觉像是在渡劫。

但最折磨他的,还不是汤药。

而是韦挺。

这位鸿胪寺少卿,自从接到“不让太子劳心”的指示后,便化身贴身保姆。他把驿馆里里外外安排得妥妥当当,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噪音打扰到李承乾休息。

然后,他每天早中晚,三次雷打不动地跑来请安。

名为请安,实为……汇报思想。

“殿下,您今日气色好多了。臣今日去城南看了看,赵德言他们做得不错,网格法推行得很顺利。臣悟了!殿下您当初之所以只给他们一个月,就是算准了他们会被逼出潜力!此乃‘倒逼之法’,于无形中锻炼队伍,高明!实在是高明!”

李承乾躺在床上,面无表情。

内心:我不是,我没有,我就是想看他们搞砸。

“殿下,您在喝药啊。良药苦口利于病。臣今日又将您的‘神意图’揣摩了一番,又有新的感悟!那张猪头图,哦不,‘朱门伐罪图’,看似画的是猪,实则点出了江南世家的七寸——贪与蠢!贪婪无度,而又愚蠢短视!一笔点睛,胜过万语千言!臣,五体投地!”

李承乾握着药碗的手,紧了紧。

内心:你再敢提那张图,我就把这碗药扣你脸上。

“殿下,您歇着。臣就不打扰了。哦对了,长安来的三部大人们,已经过了江,预计明日午后便能抵达扬州。您放心,一切迎接事宜,臣已安排妥当,绝不让您费半点心!”

说完,韦挺带着一脸“我又悟到了”的满足表情,心满意足地退了出去。

李承乾听着他远去的脚步声,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

他放下药碗,看着窗外。

天色,有些阴沉,像是要下雨。

一如他的心情。

……

第二天。

扬州城外,官道之上,尘土飞扬。

一队由上百名羽林卫护送的车队,正缓缓驶向城门。

车队中央,是三辆装饰典雅的马车。

最前面一辆马车里,坐着两位官员。

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穿着吏部侍郎的官服。此人名叫孙伏伽,是出了名的酷吏,铁面无私,眼高于顶。陛下派他来,显然是想让他学走太子殿下整顿吏治的“雷霆手段”。

另一位年纪稍轻,身形微胖,一脸精明,是户部派来的员外郎,姓杜,名构,素有“铁算盘”之称。他对数字极其敏感,此次前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搞清楚太子殿下是如何在不引起动乱的情况下,撬动江南这块最肥的蛋糕的。

孙伏伽看着窗外,冷哼一声:“扬州刺史赵德言,本官知道他,不过一庸碌之辈。短短一月,竟能有此作为,背后若无高人指点,绝无可能。”

杜构笑了笑,拨了拨算盘珠子:“孙侍郎说的是。不过,下官更好奇的是,这位太子殿下,是如何说服那些地方官员,心甘情愿地去得罪整个江南士族的。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本买卖。除非……太子殿下许了他们无法拒绝的好处。”

孙伏伽瞥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屑:“杜员外,凡事不能只算经济账。有时候,人心,比金钱更重要。”

杜构不以为然:“人心?人心最是靠不住。能让这近百名官员不惜身家性命去拼的,无非‘利’与‘名’。下官倒要看看,这位太子殿下,究竟是给了多大的‘利’,许了多大的‘名’。”

两人言语间,都对这位声名鹊起的太子,抱着审视和怀疑的态度。

圣旨是圣旨,传闻是传闻。

他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盲目崇拜的。

唯有最后一辆马车里,工部派来的主簿张柬之,一路都在研究着那份从扬州传到长安的“网格测量法”的简略说明,时而皱眉,时而拍案,满脸都是技术宅找到新玩具的兴奋。

车队在城门口停下。

赵德言早已带着扬州一众新晋官员,在此恭候多时。

一番官场寒暄之后,孙伏伽等人被迎进了驿馆。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被称心搀扶着,坐到了前厅的主位上。他依旧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仿佛风一吹就倒。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孙伏伽、杜构、张柬之三人,领着身后十余名从各部抽调来的精干官吏,齐齐躬身行礼。

“三位大人,免礼,请坐。”

李承乾有气无力地抬了抬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