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礼制,李琚作为外召回京的皇子,回到长安之后,应该先去宗正寺报备一番,再等待李隆基宣见。
只不过大唐的制度,早都已经被李隆基这个皇帝玩坏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连帝王都不遵守定好的规矩,
因此,李琚也懒得去走什么流程,出了东宫之后,便径直穿过西内,直奔李隆基居住的大明宫而去。
所谓西内,即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居住的太极宫。
高宗年间,因太极宫地势低洼,时常渗水的原因,高宗皇帝李治便在原大明宫的基础上,扩建出了新的大明宫,作为新的朝政之所,太极宫由此改称西内,而大明宫则被称之为东内。
除此之外,大唐还有一座皇宫,名为兴庆宫。
只不过兴庆宫不在皇宫之内,而是位于长安城以东永嘉坊和道政坊之间,乃是由李隆基的潜邸改建而成。
后世大名鼎鼎的花粤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皆在兴庆宫内。
同时,后世也将兴庆宫称之为南内。
三宫相合,即后世大名鼎鼎的皇宫三大内。
当然,兴庆宫虽然是李隆基潜邸改建而成,但终究孤悬于皇宫之外。
因此,李隆基大多数时候,还是居住在大明宫。
李琚一路穿过西内,来到了玄武门前。
看着眼前这座高大的城门楼,他不禁为之驻足。
玄武门,一座承载了鲜血与战火的大门,虽只是一座城门,却照出了大唐三百年的兴衰。
太宗皇帝,曾以此为起点,创下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
复辟大唐的神龙政变,亦是以玄武门为起始。
此后的景龙政变,唐隆政变,皆与此门脱不了干系。
仿佛在大唐,想要发动政变,就只有这一道门可以走似的。
李琚静静的望着这座高大的城门,脑海中迅速闪过以这座玄武门为起点的各种政变,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一座玄武门,百年盛唐史啊........
可惜的是,自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后,这座城门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他对儿子的态度,对臣子的态度,就注定了这座曾承载了百年血与火的玄武门,不可能再有往日荣光。
以政变起家的李隆基,也不可能再让人寻到机会冲进这座大门去.......
驻足片刻,他不再停留,大步流星的进了玄武门,穿过皇家御园西内苑,一直行到大明宫含光殿前方才止步。
含光殿,是大明宫内除了召开大朝会所用的含元殿之外的第二大宫殿。
同时,也是李隆基的居所。
此刻,大殿门前,正候着两名执事太监,像是特意在此等着李琚。
见李琚缓步而来,两名太监都不等李琚开口,便欠身道:“见过庐江王殿下。”
“免礼!”
李琚轻轻颔首,道了句免礼,正想问李隆基是否在殿内,其中一名太监便再次出声道:“殿下,圣人有令,您来此之后可直接进殿面圣,无需通传禀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