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乡蔷夫孙大人的“请”,自然没人敢怠慢。
马亭长亲自陪着项川,坐着亭里最好的一辆马车,前往乡治所“安平乡”。
安平乡比长乐亭要大得多,算得上是一个繁华的市镇了,有正经的城墙和热闹的集市。
项川一路走来,心中对这个封闭世界的社会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村、亭、乡、县、郡……一层层的金字塔结构,和外面大楚的建制,几乎一模一样。这更让他确定,这里就是古楚国遗民的避难所。
乡蔷夫的官署,比亭府气派了不少。孙蔷夫在正堂接见了项川。
这位孙大人,看上去比马亭长要精明强干得多,眼神锐利,不苟言笑。
“你就是项川?”他开门见山,没有半句废话。
“学生项川,见过蔷夫大人。”项川依旧是那副不卑不亢的读书人模样。
“马亭长把你夸上了天,说你不仅懂水利、会制盐,还有断案之才。”孙蔷夫的目光在项川身上扫来扫去,似乎想把他看穿,“我这里,正好也有些问题,想考考你。”
项川知道,这是面试来了。
“大人请讲。”
“安平乡,辖下九亭三十六村,人口近万。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孙蔷夫沉声说道,“土地有限,人口却在不断增长。一年到头,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上天灾,便会有饥荒之虞。对此,你有何良策?”
这是一个宏大而实际的问题,直指执政核心。
项川心中早有腹稿,不假思索地回答:“回大人,解决吃饭问题,无外乎开源节流四字。”
“哦?说来听听。”孙蔷夫来了兴趣。
“节流,较为简单。其一,是兴修水利,减少旱涝之灾,保证稳产。其二,是改良农具,提升耕作效率。其三,是推广堆肥沤肥之法,提升地力。这几点,我在渭南村都已试行,颇有成效。”
孙蔷夫点了点头,这些都还算常规思路,但能从一个年轻人嘴里条理分明地说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那开源呢?”他追问道。
“开源,则路子更广。”项川的眼睛亮了起来,“其一,向土地要粮。除了种稻麦,还可因地制宜。山坡地,可种耐旱的豆子、高粱。水边地,可挖塘养鱼,种藕养鸭。豆子可以肥田,鱼鸭可以为食,还能卖钱。这叫立体农耕,寸土不让。”
“其二,向山林要粮。山里的野果、蘑菇、药材,都是宝贝。可以组织村民,定时采摘,由官府统一收购、炮制,再贩卖到更远的地方去。这叫靠山吃山。”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向人要粮。”项川语出惊人。
“向人要粮?”孙蔷夫皱起了眉,“你的意思是,去抢?”
“大人误会了。”项川笑道,“我的意思是,发展手工业。安平乡女子,多善织布。但织出的麻布,粗糙,样式单一,卖不上价。我们可以改良纺车、织机,推广新的染色技术。织出更精美、更多彩的布。一块好布的价值,能抵得上十担粮食。我们用布,去跟那些产粮多但手工业落后的地方,换粮食回来。这,就是向人要粮。”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