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护国十年后,举国上下将我驱逐> 第139章 初见郡城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章 初见郡城风云(1 / 2)

河谷郡的郡城,名为“望江城”,因其坐落于一条名为“碧江”的大河之畔而得名。

当望江城那高大巍峨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张远,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乖乖,这城墙,比永安县那个高了快一倍吧?这得用多少人,多少石头才能垒起来?”他骑在马上,仰着头,像个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

项川从车窗里望出去,心里也颇为感慨。望江城的规模,已经不逊于他前世记忆中大楚王朝的一些中等城市了。宽阔的护城河,吊桥,瓮城,以及城墙上林立的箭楼和巡逻的士卒,无不彰显着此地森严的等级和强大的实力。

进了城,更是另一番景象。永安县城在项川看来,已经算得上繁华,但和望江城一比,简直就是个乡下集镇。

这里的街道,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足以容纳四五辆马车并行。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两层甚至三层的楼阁。酒楼、茶肆、钱庄、当铺、绸缎庄、兵器铺……各种店铺应有尽有。街上的行人,衣着也明显比永安县的要光鲜得多。南来北往的客商,牵着骆驼的胡人,佩刀的江湖客,坐着华丽马车的世家子弟,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又暗流涌动的画卷。

“这里,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啊。”李源看着窗外,忍不住感叹道。他虽然是县令,但来郡城述职的机会也不多,每一次来,都会被这里的繁华所震撼。

项川的目光,却不在那些店铺和行人身上。他观察的,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

比如,城东的几条主街,路边的店铺,十有八九都挂着一个“周”字或者“吴”字的标记。而城西的商铺,则大多带着“郑”家的徽记。这说明,望江城的商业,基本被这几个大家族所垄断。

再比如,街上巡逻的士卒,虽然都穿着郡兵的制服,但他们腰牌的样式和颜色,却有细微的差别。有些士卒,明显比另一些,更加精悍,装备也更精良。他们巡逻的区域,也都是城中最核心的要地。这背后,代表着郡尉和地方驻军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派系。

这些信息,就像一块块拼图,在项川的脑海里,迅速构建出望江城权力格局的雏形。这里的水,比永安县,深太多了。

郡守府坐落在城中心,比李源的县衙气派了不止一个档次。门口两座威武的石狮子,朱漆大门,以及门前那十六级台阶,都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李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带着项川,拾级而上。通报之后,两人被引到了郡守陈望的书房。

“下官李源,参见郡守大人!”李源一进门,就深深下拜。

项川跟在后面,也行了个标准的下属礼:“下官项川,参见郡守大人。”

“呵呵,不必多礼,都起来吧。”主位上,郡守陈望笑着抬了抬手。他今天穿了一身便服,看上去就像个和气的富家翁。

“李县令,你可是给本官送来了一员福将啊。”陈望的目光,直接越过李源,落在了项川身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兴趣,“项县丞,比本官想象的,还要年轻得多。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当。”项川不卑不亢地回答。

他能感觉到,陈望的目光,虽然带着笑意,却像锥子一样,在他身上来回打量,似乎想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李源的奏报,本官都看了。制精盐,修水利,清田亩,抄豪族……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干得漂亮啊。”陈望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话锋一转,“不过,本官也有些好奇。这赵家,在永安县根深蒂固,据说连前几任县令都要让他们三分。项县丞初来乍到,是如何在短短一月之内,就将其连根拔起的?”

这个问题,很刁钻。说得轻了,显得自己无能;说得重了,又会暴露自己的手段,引人忌惮。

项川心中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说道:“回大人,此事并非下官一人之功。若无李县令的鼎力支持和信任,若无县尉张大人带兵得力,若无孙氏家主深明大义,主动献上证据,此事绝无可能办成。下官所做的,不过是顺水推舟,将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到了一处而已。”

他接着说道:“至于赵家,看似根深叶茂,实则早已内里腐朽。他们欺上瞒下,鱼肉乡里,早已失了民心。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官只是代表了永安县的民心所向,替天行道罢了。真正的功劳,都在于李县令领导有方,以及郡守大人您的威名远播,让宵小之辈不敢负隅顽抗。”

这番话说得,简直是滴水不漏。既把功劳分给了所有人,显示了自己的谦虚和团队精神,又把事情的性质,拔高到了“民心”和“天道”的层面,最后还不忘拍一拍郡守的马屁。

李源在一旁听得是心花怒放,觉得项川简直是自己的知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