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考三场,采取全锁院形式,只有每场考完了才能出来。
第一场考试定在了八月初九,八月十二为第二场,八月十五为第三场。
所有参与考试的士子们看到日期后,表情各异。
有的兴奋雀跃,有的紧张失措,有的摩拳擦掌,有的面露忧色。
“今天是七月廿五,算来只剩下不足半月时间了。”
张书怀喃喃开口。
“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中秋竟是要在考场度过。”
马致远也开口了,然后笑着看了李钰一眼。
林澈也对他挤眉弄眼。
李钰有些无语,你们俩干嘛呢。
不过他也知道两人的意思,无非就是之前的中秋获得了花魁的青睐。
这两年时间,李钰偶尔会收到柳如烟的信,不过他没有回,想让柳如烟死了这条心。
几人回了客栈,气氛和之前又不同了。
客栈内的士子们瞬间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很多士子都挑灯夜战,想要趁着还有点时间,多看看两位考官的文章。
这也导致城内的纸墨笔砚、烛火灯笼等考具销量也随之大增。
李钰没有再看文章,而是放空脑袋。
不过张书怀,郑仁厚两人来找他看文章,他也没有拒绝。
两人的文章尽量往主副考官的喜好上靠,李钰看后觉得也没有多大问题。
得到李钰的肯定,让两人喜出望外。
……
八月初八,夜,成都无眠。
翌日便是乡试首场,没有士子还睡得着。
贡院周围的街巷,灯火彻夜通明。
各客栈旅舍中,士子们检查着考篮内的物件,笔墨纸砚、食物清水,以及用以在号舍中熬过三日的薄毯,生怕遗漏分毫。
李钰等人亦早早用过晚饭,最后一次清点了考篮。
柳夫子叮嘱了诸多细节,将他当年参加乡试的经验都说了出来。
那感觉,仿佛是要送壮士奔赴沙场。
李钰想要让众人轻松一点,准备了这么久,而且还猜到了考官是谁,比其他士子领先太多。
但看夫子严肃的表情,俏皮话也说不出来了。
子时刚过,城中各处便陆续响起了动静。
“时候差不多了,该动身了。”柳夫子开口。
李钰、林澈、张书怀、郑仁厚、马致远、高登云六人互望一眼,深吸一口气,提起沉重的考篮下楼。
客栈大堂乃至门外,已是人影幢幢。
许多士子都已整装待发,相识者彼此拱手,互道“蟾宫折桂”,但笑容多少有些勉强。
夜色浓重如墨,但通往贡院的各条大街,已被无数灯笼火把照得亮如白昼。
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出,如同百川归海,朝着贡院汇聚。
街道化为了蜿蜒流动的火光长龙,无数青衫士子的身影在光影中明灭。
李钰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士子。
比起前面的小三科考试,乡试无疑壮观得多。
而且来参加考试的士子年纪也大得多。
李钰看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走路都费劲了,但还是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前进。
还有的老者走三步就要停一下,还有的不断的咳嗽。
李钰也不知该说什么,本该享受晚年的日子,却还要来参加这种高强度的考试。
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过李钰也知道,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留给寒门学子的路只有科举这一条。
一旦能中举,后面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不仅是自己不同,就连后代子孙也不同。
李钰看看四周,发现像他和林澈这么大年纪的孩童,似乎还没有。
身边尽是青年,中年,老年。
随着人流,来参加乡试的考生终于汇聚在了贡院门前。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