筙考生们在到处聚会,风流时。
贡院内的考官们却忙个不停。
和乡试的流程一样,试卷先糊名,再抄录,校对无误后,送入了五经房中。
此次的这些同考官,个个都是有大学问的人。
基本上都是翰林院的人,全都是进士出身。
甚至还有状元,榜眼参与阅卷。
这些人写的文章都能让天下士子拜读,自然的他们眼光和要求就很高。
一篇文章光看破题,承题就基本能知道文章的好坏。
不过同考官也不是全凭经验,毕竟是为国选才,马虎不得。
因此还是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遇到不合心意的直接黜落。
五千名考生,写出来的试卷堆积如山。
十八房同考官,每一个都埋首在试卷中,不断地翻阅。
和乡试一样,《春秋》房里的考卷是最少的。
但即便少,也堆积如山。
翰林院侍讲学士魏铭是《春秋》房的同考官之一。
此时他眉头紧皱,脸上全是不满意,他脚下的‘落卷’筐中内的文章已经堆得冒尖。
而‘中式’框中却空空如也。
当魏铭将又一份试卷掷入‘落卷’筐中时,揉了揉眉心,忍不住抱怨。
"尽是陈词滥调!
"
"不是空谈'尊王攘夷',便是堆砌'春秋笔法'四字,这么多考生竟寻不出一个真知灼见么?
"
一旁的同僚也摇头苦笑。
他同样落了一堆试卷,满意的却没有几个。
这还是这位同僚放宽了标准,不像魏铭这样严格,否则一个满意的都没有。
魏铭喝了一口已经凉了的茶水,强打精神,见到同僚的中式’框已经有了几份试卷。
想了想决定也放松一点,要不然他的筐恐怕会一直空着。
又看了十多份试卷,魏铭越发烦躁,他都放宽标准了,结果还没有能入他眼的。
现在读《春秋》的学子已经差劲到这个地步了吗?
难道还要再放宽?
看着这些文章,魏铭感觉眼睛和精神都遭到了双重伤害。
就在这时,同僚突然一脸激动地叫了起来。
“我《春秋》一房总算又出了一个大才子了。”
魏铭一听顿时心痒难耐,急忙凑过头去。
这一看,眼睛就移不开了,破题,承题,到整篇文章,完全不是之前的文章能比的。
而且对《春秋》的理解也超乎寻常。
其他同考官也都纷纷过来看这边文章,脸上都露出惊喜之色。
他们看了太多垃圾文章,此刻看这文章,顿时感觉犹如一股清流洗涤他们的眼睛。
“此文章能做咱们一房的魁首。”
几名同考官纷纷点头,然后齐齐在上面写了荐字。
又将相同编号的文章找出来,一一看了。
越看越开心,此子对《春秋》的理解,完全超越了其他人。
哪怕是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人,也很难挑出这文章的毛病。
“没有想到我《春秋》一房,还有如此大才之人,文风独特,见解犀利,如果没有意外,恐怕魁首就是他了。”
魏铭开口。
其他同考官也都点头。
其他文章他们都能挑出不少毛病,此人的文章虽然也存在瑕疵。
但却比其他文章强了太多。
随后所有文章都被同考官们写了荐字,送往副主考文海哪里。
有了这篇文章后,众人有了信心,准备再接再励,看能不能再找出一两篇好文章。
魏铭再次拿过一份卷子看了起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