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顾清澜也看了李钰的文章,心中欢喜。
开口道:“来来来,出题出题,看看老夫这学生能不能回答上来。”
李钰写出文章,便已经自证清白,如今再让这些官员出题。
一是为了将文采彻底展现。
二是为了让这些官员心服口服。
顾清澜当然也知道李钰心思,那就让这巴掌扬得再高一点,将温党的人打痛!
听到顾清澜的话,又见皇帝没有阻止。
一位温党老臣出列,面带讥讽道:“李钰,你既通《春秋》,可知《春秋》决狱?
今有案例: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若父窃羊,子当如何?
若依《春秋》决狱之‘原心定罪’,又当如何判?
你若能厘清其中微义,老夫便服你!”
此题涉及儒家亲亲相隐与国法冲突的千古难题,极考对经义的精微理解。
温党众人面带笑容,纷纷觉得此题出得极好。
李钰不假思索,朗声答道:“《论语》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此乃言人情之常,非谓可枉国法。
若父窃羊,子当劝父归还,代为赔偿,此为人子之孝。
若父执意不从,子亦不可举报告官,此为人子之隐。
然官府查获,依法论处,父当受罚,此为国法之公。
《春秋》决狱,‘原心定罪’,重在考察动机。
若子为隐而隐,乃至助父为恶,其心可诛。
若子隐忍痛苦,旨在全孝道而减少父亲罪责,其情可悯。
故判罚之时,于子可酌情减等,然罪不可完全赦免。
此乃情、理、法三者之权衡,圣人之教,绝非鼓励徇私枉法!”
李钰的回答条理清晰,既守经义,又合法理,让那老臣哑口无言。
温党众人脸色有些变化,看来这小子对经义确实研究透彻。
户部尚书发难了:“巧言令色!那我问你,若国库空虚,边饷急切,加税则伤民,不加则误国,当如何措置?”
李钰略一沉吟,朗声答道:“这位大人所问,实为国之难题。
学生浅见,开源节流并举。
开源非止加税一途,可严查豪强隐田漏税,可整顿漕运、盐务中饱之弊。
可鼓励工商,通有无之利。
节流则需汰冗员、省浮费,尤其军中空饷、工程虚耗,当为第一要务!
与其汲汲于盘剥小民,不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
所得之财,方可称‘公利’,用于边饷,民虽苦而不怨!”
户部尚书冷笑道:“你这回答流于表面,若陛下命你即刻筹措百万军饷,你待如何?
可能拿出具体章程?如果不能,就是空谈误国!”
顾清澜皱眉道:“张尚书,李钰还不是官员,国库空虚你让他想办法?”
张尚书笑道:“不是他说的不限题材吗?怎么,回答不上来了?”
顾清澜还想再说,李钰已经道:“学生岂敢空谈!
筹措军饷,短期可有三策:
一曰‘捐纳’,然非良法,易生弊政,只可非常时期权宜用之,且需严控,防止鬻爵泛滥。
二曰‘借贷’,向江南富商巨贾发行‘军需债券’,约定利息,以未来盐税或海关收入为抵押,可解燃眉之急。
三曰‘变卖’,清查宗室、勋贵部分闲置庄园、产业,公开售卖,既可充实国库,亦可抑制兼并!”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然此皆治标!治本之策,仍在学生方才所言。
清丈田亩,使豪强无所遁形,则税基可广。
整顿漕运、盐政,剔除中饱私囊之蠹虫,则岁入可增。
鼓励工商,畅通商路,则税源可活!
若行此策,何愁国库不丰?
只怕是……有些人,不愿见到国库丰盈罢了!”
最后一句,意有所指,直指权贵利益集团,听得温党众人脸色铁青。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