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告别(2 / 2)

所以这部《3001:太空漫游》抛去了前辈的许多元素,但发展出了其他的——我希望也是更重要的——而细节也更棒的元素。早期几部书的读者,若对这样的改头换面觉得困惑难解,我希望能劝说他们不要寄愤怒的抨击书评给我,就让我借用某位美国总统颇亲切的评语吧:“别傻了,这是小说嘛!”

而这也全都是我自己的创作,如果你还没发现的话。不过我更享受与金特里·李(GentryLee)、麦可·库布-麦道威(MichaelKube-McDowell),还有已故的麦克·麦奎(MikeMcQuay)的合作——如果将来我还有什么大得自己无法掌握的计划,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找这一行最棒的枪手——但这一本《3001太空漫游》必须是一项独力完成的工作。

所以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的心血:呃,几乎每个字。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在科伦坡的电话号码簿上找到“席瑞格纳纳山潘达摩尔西教授”(见本书第35章)这个名字;希望这个名字目前的主人不反对我借用。另外我也从《牛津英语辞典》中借了几个字词。而你们可知道——让我又惊又喜的是,我发现他们从我的书里引用了超过六十六处,用以解释某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

亲爱的《牛津英语辞典》,如果你在这几页里发现了什么可用的例证,再一次地——别客气,尽管用。

很抱歉,我在这篇文章中小小地吹嘘了一番(大概有十项吧!),但它们引人注目的原因似乎太重要了,因而无法忽略。

最后,对于许多我的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还有穆斯林朋友们,我要跟你们保证,不论“机会”赐予你们的宗教为何,宗教对你们心灵的平静(还有一如目前西方医药科学心不甘情不愿承认的身体的平静)所做出的贡献,我是真心诚意地觉得高兴。

神志不清但快乐,或许要比神志清楚但不快乐要好,但最好的还是神志清楚又快乐吧。

我们的后代子孙是否能达到这项目标,将是未来最大的挑战。事实上,这说不定还会决定我们是否有未来。

阿瑟·克拉克

斯里兰卡,科伦坡

1996年9月19日

[1]在太阳系中搜寻外星产品,应该是绝对合理的科学分支(“地球外考古学”?)。可惜,由于有人宣称早已发现这类证据,使得这门科学备受质疑——而且还遭到NASA的刻意打压!竟然有人相信这些鬼话,那才真是不可思议:要说航空航天局刻意假造ET制造的物品,好解决他们的预算问题,那还比较有可能!(交给你了,NASA大老板……)——作者注

[2]位于谢珀顿(Shepperton)。在威尔斯(H.G.Wells)的经典作品《世界大战》(WaroftheWorlds)中,火星人曾在颇具戏剧张力的一幕中摧毁了谢珀顿。——作者注

[3]这艘宇宙飞船也运用了《2001》书中发现号飞近木星时利用的所谓“弹弓”,也就是“重力辅助”操作。——作者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