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在伦敦(2 / 2)

我弟弟往维多利亚区走,又看见一群逃难的人。他隐约觉得也许我也在其中。他注意到这天指挥交通的警察比往常多。一些逃难者和公共马车上的乘客聊起来,一个人自称见过火星人。“踩着高跷的锅炉,您别不信,大步流星,和人一样。”不少人因为非凡的经历格外激动,兴高采烈。

因为逃难者的到来,维多利亚附近的酒馆生意格外红火。街头巷尾聚了不少人,有的读报纸,有的兴奋地交谈,也有的注视着伦敦的不速之客。到了晚上,人好像越来越多,据我弟弟形容,当时的情形好比德比马赛日的埃普索姆大街。他和几个逃难者搭话,但没有听到什么满意的消息。

只有一个人自称知道沃金的情况。此人言之凿凿,说前一天晚上沃金已经被夷为平地。

“我打拜弗利特来,大早上的就有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挨家挨户地敲门,叫我们快走。接着士兵就来了。我们出门一看,南边浓烟滚滚,除了烟什么也看不见,而且也没人打那边过来。接着我们又听见彻特西那边轰轰地开炮,还看见韦桥的乡亲往这边跑。我赶紧锁了门,也跟着过来了。”

这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当局无能,在消灭入侵者之前给百姓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到了八点左右,伦敦南区都清楚地听到激烈的炮火声。街上人潮汹涌,我弟弟走在主路上并没有听到。后来他拐到河边的僻静小巷,听得一清二楚。

他从威斯敏斯特一路走回摄政公园附近的公寓,这时候是两点左右。他非常担心我的安危,并且意识到情势危急,心慌意乱。他和我星期六的想法一样,一心想着军队的部署。一尊尊大炮悄然瞄准,乡间突然挤满了逃难的人;他竭力想象那些一百英尺高的“踩着高跷的锅炉”。

一两辆马车载着逃难者从牛津街驶过,马里波恩路上也有几辆,不过消息传得很慢,摄政街和波特兰街都像往常一样,不少人照常出来散步,只不过在三五成群地交谈。一对对恋人沿着摄政公园默默地散步,渐渐消失在煤气灯之外,人并不比往常少。夜里很暖和,也很宁静,有点闷;炮声断断续续地传来,过了午夜,南边似乎打起了片状闪电。

我弟弟把那篇报道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篇,担心我凶多吉少。他坐立不安,吃过晚饭又出了门,漫无目的地走了一阵子。他回家之后又强迫自己复习,可是无论如何也静不下心。过了午夜,他没多久就睡了,但一直做噩梦。周一凌晨,他突然惊醒了,听见外面传来敲门声、匆匆的脚步声,远远地还有击鼓声和敲钟声。天花板上红光摇曳。他躺在**没动,分不清是天亮了还是大家都疯了。过了一会儿,他跳下床,跑到窗前。

他住的是阁楼,就直接探出头。街上也纷纷响起开窗户的动静,窗户后面一个个都蓬头垢面。不少人扯着嗓子问出了什么事,一个警察挨家挨户地敲门,大喊:“他们来了,火星人来了。”

奥尔巴尼街的兵营传来鼓点和军号声,教堂纷纷忙碌起来,七零八落的钟声驱散了睡意。街上一片开门的嘎吱声,对面的窗户也纷纷亮起了黄光。

一辆有篷马车冲到街上,在转弯的地方一声炸响,从窗户这辆车刚走,又有两辆出租马车冲过来,后面跟着长长一排自行车,都骑得飞快。西北专列没有驶进尤斯顿站,只停在乔克农场站接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朝那边去的。

我弟弟在窗前站了好一会儿,吃惊地盯着警察挨家挨户地敲门,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这时候他听见房门开了,住在对面的租户走了进来。他穿着衬衫,踩着拖鞋,裤子背带垂在腰间,头发压得乱蓬蓬的。

“吵什么呢?”他开口问,“失火了?简直吵死了!”

他也把头探出窗外,两个人竭力分辨警察说了什么。巷子里的居民也纷纷跑出来,站在街角三五成群地交谈。

“到底出什么事了?”这位租客问。

我弟弟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一边穿衣服,他怕错过什么,每次都跑到窗前穿。没多久,他们就看见报贩子跑过来吆喝早报了。

“伦敦即将窒息而死!金斯顿、里士满防线被攻破!泰晤士河谷尸横遍野!”

四面八方——楼下、街两侧、路对面、公园街后面以及马里波恩以南的几百条街巷、西伯恩公园区和圣潘克拉斯、西北方向的基尔伯恩和圣约翰伍德以及汉普斯特德、东边的肖迪奇和海伯里还有哈格斯顿和霍克斯顿,东起伊灵、西至东哈姆之间的伦敦——睡眼惺忪的居民打开窗户向外面张望,不知所措地发问,急匆匆地穿衣服;恐惧的风暴开始席卷大街小巷。这是大恐慌的黎明。伦敦居民周日晚上就寝的时候还无知无觉,不为所动,等到周一凌晨惊醒,才知道危险近在眼前。

我弟弟看不见周围的情况,急忙下楼冲到街面上,此时房顶隔出的天空泛着淡淡的朝霞。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步履匆匆,有的骑着自行车。“黑烟!”他听见人群在呼喊,“黑烟!”恐惧迅速蔓延。我弟弟站在门口台阶上,正犹豫着,刚好一个报贩子经过,他连忙买了一份。卖报的跟着人潮逃命,一份报纸竟卖到一先令,真是趁火打劫。

我弟弟在这份报纸上读到了总司令发出的急电,令人悚然:

“火星人利用火箭发散大片有毒的黑色水雾,火炮无法施展,里士满、金斯顿及温布尔登均已沦陷。火星人正缓慢逼近伦敦,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他们不可阻挡。遇到‘黑烟’必须立即逃跑,否则必死无疑。”

电报只有这么长,但再多也是多余的。首都的六百万人口正仓皇逃命,用不了多久,就要一窝蜂地向北拥。

“黑烟!”不少人嚷嚷,“失火了!”

附近的教堂响起了钟声,震耳欲聋。一辆马车不慎撞翻了水槽,引起一片叫骂。房屋里昏黄的光点时隐时现,马车飞驰而过,提灯洒下无谓的光亮。天色越来越亮,晴朗、平静、不疾不徐。

他听见各个房间里的人都跑来跑去,奔着上下楼。房东太太披着晨衣、裹着围巾走到门前,房东先生嚷嚷着跟在太太身后。

我弟弟开始明白事情非同寻常,连忙跑回房间,带上全部积蓄(十英镑左右),又跑到街面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