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还有这好事
既然准备就绪,那就不要等了,现有力量无法占据太多地盘,贾芝的目的非常的明确,摧毁一切可见的民生设施。
所谓先礼后兵,贾芝认为做到了。上一次可没有破坏民生设施,奈何被看做是软弱。
软弱这个说法,不是贾芝臆想的,而是报纸上就这么说的,不是一家报纸,多家报纸这么说。
全军从远望堡(俾斯麦)出发,沿着道路向东一路推进。至克利夫兰,遭到当地万余民兵聚集而反击。
这次民兵抵抗的非常坚决,打头的日裔暂编师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发起了凶猛的冲锋。
激战一日,城破,付出千余伤亡的暂编师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贾芝进城的时候,城内依旧枪声不断,参谋长建议收拢部队,贾芝摇摇头。
至少八千人死在了后续的报复中,这么不过五万人口的小城市,家家户户都有人死于城破之日。
敌主力约五千人撤往东边,短暂修整之后,继续东进。
沿途数城再无顽强抵抗者,选择了开城投降,这次贾芝约束了部队,留下部分驻军后,快速穿过。
穆尔黑德,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此处汇集了三万民兵,构筑了大量的工事进行抵抗。
虽说兵法云攻城为下,贾芝也没得选,下令围三缺一,先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并没有着急立刻发起进攻。
等待后续军需运抵之后,事先携带的三个基数炮弹全部打光,炮火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才发起进攻。
在猛烈炮火之下,穆尔黑德虽然民兵更多,但是抵抗的程度却不如克利夫兰。激战三日,城内守军撤出。
占领此地后,贾芝特意留下了一个师的兵力,并明确的告知各部,此地为下一次东进的起点,留守部队需配合工程部队,将铁路修到此处。
此举意味着,中部与北部两省决定将边境向东推进三百公里。
北部的贾芝出兵后数日,南部的李亨也下令挥师东进。
该部以四个步兵师往东推进,两个骑兵师向东北方向扫荡掩护侧翼。
十日后,占领巴吞鲁日,堵住了密西西比河出海口。
至此,东华国实际占领了北美一大半的疆域。
鸡贼的李亨没有下令继续东进,而是沿河而上,攻克了杰克逊。
相比于贾芝一开始的克制,李亨可没那么仁慈。下令只要敢于反抗,大军三日不封刀。
巴吞鲁日,杰克逊,小石城因为抵抗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杀戮,三十万人死于战火。
消息传回东部,全美震动。
这一下不用美国政府做思想工作,各州纷纷出钱出力出人,快速的组建起各地的武装。
北部的贾芝闻讯之后,也只是微微摇头,东华王素来如此,为了占据地盘,别说是美国人,土著也没少砍死。
真正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至于李亨沿河而上的举动,贾芝也没有放在心里,让给他又何妨。现在国内移民成本急剧上升,大规模的出钱移民已经停止,移民输入全靠自愿。就算占下了地盘,也没那么多移民来占据。所以,贾芝并不认为大开杀戒是好事,尤其是计划长久占领的地区。
因为效率的问题,美国方面虽然喊着要宣战,要用战争洗刷耻辱,实际上动员的过程并不快。
东华国北路军抵达圣保罗的时候,河对岸的民兵还在挖工事,结果是被先头部队的迫击炮轰了十分钟后,大量民兵逃回城内,河对岸毫不设防。
先头部队顺利架起了浮桥,根基还是上次留下的,省事了很多。圣保罗城的民兵没有进行抵抗,而是选择了主动的撤退。
我军进城之后才发现,大量市民早就逃走,仅仅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走不动的。
打听之后才知道,本地的官员和大家族对市民宣传,我军来了不会久驻,而是像上一次那样破坏一点工业设施就走。现在的城内根本没有工业设施,粮食都不多,谈何破坏呢
本地的仓库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大军的后勤补给,全靠俾斯麦方向的运输,这问题就很大了。
无法就粮于敌,与上一次相比差别巨大。
贾芝决定不着急南下,而是全军驻守此地,下令后续加速把军需运抵。
期间派出大量的侦查骑兵,探索地形,发现这地方真不错,比穆尔黑德不知道好了多少。
从地形上看,这里处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非常的便于防御。
从距离上看,只要占据此地,随时可以渡河之后南下袭扰五大湖周边的主要工业城市。
这些都是优点,缺点也很多,那就是一旦被包围了,很难从外部获得增援。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现在手里的全部兵力加起来,不过是四个步兵师,六万人左右。
趁着敌人准备不足,打了就走,搞破坏是毫无压力,以敌军的实力无法留住我军,但是想要长期驻守,难度太太了。
思之再三,贾芝也只能心里想着,下次一定。
关键还是铁路啊,或者是战后的谈判。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