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旧城改造(七)
坐在回程车上的陈正强怎么也不能平复自己的心绪。
工作已经不少年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治下,居然会有着这样的地方。
村集体经济积累没有一分钱不说,居然还倒欠着村民二十几万。
经过了和村长的交谈之后,陈正强才知道这些都是历年以来下乡的干部,在这里吃东西欠下的伙食费。
虽然这里的几十户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是那么的贫困,但是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是村委会的债主。
一边是有着自己地域特『色』的特产的村民,依然在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一边是上级部门的干部零敲碎打、蚂蚁搬家似吸取着村民的营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也许是陈正强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再加上他那种年轻人特有的质朴,黑石村的几个村干部对着陈正强是大倒苦水。
按理说村干部应该是一种肥缺,不说是乡里每年补助的几千元的补助,就是一个不小的收入,如果加上村里的那些经济作物的承包权,也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暗中的收入。
再加上村干部好歹也是一个村官,在中国的老百姓的观念里面,只要沾上了个官字,就已经有了一种炫耀的身份。
但是由于要接待这里每年来的这么多的干部,基本上已经吃干净了村里家家户户养的鸡,就连他们自己家的鸡,为了不得罪上面的干部,也全部的贡献出来了。
最后就连自己的补助款也拿来买鸡还是不够。
最后因为打白条子始终得不到兑现,村民也不愿意白养鸡便宜了别人,最后还得罪了村里邻里人家的关系,所以家家户户干脆都不养鸡了。
最后导致了连养地别的家畜也被吃干净了,这就是黑石村家家户户不愿意养家畜的原因了。
村干部应付不了每年的吃喝,最后采取了抓阄的办法,谁抓上了谁倒霉干几年,很多人干不了两年就辞职。
最后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全部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的全部都是3860部队。
虽然这几年因为村子里面的鸡,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大家都不愿意来这里吃饭了。
但是由于名声在外。
经常还是有一些别地人慕名跑到这里想吃一下山『药』炖鸡,搞得村干部每次看见来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应付了。
虽然这里已经没有特产了,但是抱着民不与官斗的思想,每一次的来人,村干部都要想办法应付和解释,首先采取的第一条措施就是热情,这也就是为什么陈正强他们一来。
村干部就老远跑出来迎接的原因了。
“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可能就是黑石村实际情况的最大写照了,但是造成这种原因的,不是那些村民思想不开化,或者是这里的地域条件差,恰恰是应该领导这里地村民致富的各级干部造成的。
也许在那些干部的心里还有着这样的认识。
自己只不过是过来吃了几次饭而已,但是如果这种人一旦多了起来,还有谁能够招架得住呢?
陈正强坐在车里紧皱着眉头,一直在苦想应该怎么解决黑石村地这种情况。
他不想再翻以前的老账了。
可以这么说一旦翻起前面的老账,自己就可能把自己放到了火炉上。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