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王定龙又带他们参观了旅部的军械所。
这里与其说是军械所,倒不如说是个稍大一点的铁匠铺。
几个老师傅带着一群年轻徒弟,正围着一些损坏的枪支和空弹壳忙碌着。
“顾长官,咱们八路军,穷啊。”
王定龙拍了拍一门保养得还算不错,缴获自日军的迫击炮,感慨着。
“我们八路军不像你们中央军和晋绥军,有重庆、有太原的兵工厂源源不断地送武器弹药。我们嘛.......‘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唱是这么唱,可要从鬼子手里抢这些家伙事儿,哪一回不是用同志们的鲜血换来的?”
“现实情况很严峻。”
李政委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
“鬼子在持续扫荡,封锁严密,我们的补给非常困难。眼下平均下来,三个战士都分不到一条枪。就这,还有八成左右的枪,连膛线都磨平了,子弹出膛都是飘忽不定,完全失去了准头。弹药更是奇缺,很多时候,我们每个战士都只能配发三五发子弹,打完就得靠刺刀和勇气往上冲了。”
他指向正在训练的战士们。
“为了应对鬼子的扫荡和扩大根据地,我们需要更多武装,但现状就是这样。很多新入伍的战士们,就只能先拿着红缨枪、大刀参加训练。我们复装子弹的原料,也主要靠战斗缴获和冒险收集,非常有限。”
顾家生默默地听着,目光扫过那些枪膛磨损严重的老套筒、汉阳造,这些亲眼所见,更充分说明了这支队伍是在怎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的。
他注意到角落里堆着的几箱土造手榴弹,他随手拿起一个掂量了一下。
“这是我们的边区造。”
李政委苦笑。
“里面装填的是黑火药,威力小,有时候炸开就十几片破片,很多在空中就解体了。可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保证人手一颗。”
这时,楚溪飞拾起一枚空弹壳,询问:
“贵部是如何解决子弹补给问题的?”
一位老师傅抬起头,用袖子擦了擦汗。
“主要靠复装。把打过的弹壳捡回来,想办法弄点发射药,再装上自制的弹头。就是这发射药不好弄……有时候得冒险从缴获的鬼子炮弹里挖,一不小心就……”
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
顾家生又看到一旁用于生产硫酸、硝酸的坛坛罐罐。八路军竟用如此简陋的器具尝试配制发射药,这种在绝境中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让他内心受到了触动。
尽管条件艰苦,但从旅长王定龙、政委李哲再到每一名普通的战士,他们脸上都看不到颓丧与迷茫,有的是那种在绝境中求生存、求胜利的坚定信念。
“困难是暂时的!”
一个小徒弟在一旁悄悄说了一句。
“首长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打了胜仗,缴了鬼子的装备,咱们就啥都有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