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长大了,也只是孤身一人,到哪儿工作都得受尽欺凌排挤。
咱大宋是亲族社会,没有亲族就没有根,那就是漂萍。
送与人做继子,已经是最好的出路。次之,送去做家奴,送去做学徒,都算跟别人建立了依附关系,也不错了。
别想着好出路,重要的是让这些孩子活下来。
富柔当然不满意,她一个宰相之女亲自来操持,若是还跟原来一样,岂不是白落了个才女之名。
不管之前是如何办的,她既然来了,就要弄成不一样的。
不会就学,你先借我几个秘书,让我把架子撑起来。
李长安挑了两个人给她,反正冬日活少,城建工作并不需要太多人手。
有了人,富柔开始从头理顺。
首先,钱从何来。总不能以后天天掏自家米缸吧,虽然李长安能赚钱,可是一码归一码,这机构是她富柔办的,而不是李长安。
一查账,开封府每年拨米粮钱三千贯;户部每年应拨一万五千贯;城中各大寺庙道观,每年捐助大致五六万贯。
另外,有富商或者官眷散碎捐助每年不等,大致一万贯。
户部的已经拖欠了七年,一直以朝廷用度紧张为由,以后想要也困难,暂时只能不做考虑
保持劝捐的水平,慈幼院常规收入应该不超过七万贯。
其次,要理清事项。
慈幼院并不只是管收养孤儿,杂七杂八的事情还不少。
首先一项就是救济发放,别管是不是孤儿,一旦发现有贫病之家小儿难养,就得拨付十斤面,一斤盐,连续三个月。
第二项是协助开封府管理弃婴,弃婴并不是都能活,残的、病的、死的,直接扔乱葬岗也不合适,慈幼院要负责处理。
第三项,罪徒子女养育。有流放的,砍头的,抄家的,若是有十二岁以下小孩,皆交由慈幼院代管。
官家的钱不白拿,也是要承担工作任务的。
最后,就是账目管理了。
房屋修缮、日用消耗、柴米油盐、寻医问药、文字教授,这些可通通都是要花钱的。
花了钱,自然要有账目,官府要核查的。
以上就是慈幼院的基础工作内容,全做好了,这个地方算是接手成功。
剩下的是日常运营水平的问题,比如小儿健康程度,日常学习,日后出路。
忙乎了三天,富柔累的眼珠子都红了,上午就开始打哈欠。
“怎么,好事不好干吧?”
富柔懊恼道:“你还说风凉话,咱们夫妻同体,折了我的威风,扫的也是你的脸面,还不快给我出个主意!”
李长安似乎早有准备,扔给她一份企划案。
“公开透明,社会监督?”
富柔不明其意,好赖我也是国公的孙女,首富的大房,怎么亲身出来做善事,还要受别人的监督?
谁,若是官府还则罢了,这社会又是哪个?
“咱家又不指望用慈善之名骗捐,你不想让人说你家郎君赚黑心钱吧!学习我办工程之法,群策群力,共襄盛举。你掌总管着方向,得了善名,又不至于陷入琐碎,岂不妙哉。”
“那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