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174章 是皇帝干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是皇帝干的!(1 /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平心而论,梁王在书房之中的那一番分析和对策本身并没有错误。

“按兵不动、固守待机”的策略可以说是防御得滴水不漏,以不变应万变,“稳”字当头,本身就是一种赢面。

只因为在自己的封地之内,拥有着近乎所有的权力。

军政、财政、人事,皆由他掌控。

但,这也只是“近乎”所有。

《诗经·小雅·北山》有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梁王之上,还有王!

还有那个坐在洛阳宫城之中,名义上统御四海,至高无上的皇帝!

虽然如今的晋帝,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雄才大略和锐意进取。

但即便他沉迷于长生炼丹几十年,只要还没有彻底昏聩到不理朝政,只要还记得自己是皇帝,那么,当他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权柄时,依然是可以的!

尤其是对于梁王这种本身实力在诸多藩王中并非顶尖,母族背景也不算最雄厚,封地又靠近洛阳核心区域的藩王而言。

皇帝若真下决心处置,更是可以近乎“随意”地拿捏。

所以,只要还身处在这人道体系之中,就必然要受到来自更高皇权的各种制衡与约束。

许宣这一招,如同天外飞来的一剑,角度刁钻,力道狠绝。

绕过了所有表层防御,这一剑,刺的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刺的就是晋帝最敏感的地方!

白莲大魔王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对王特攻属性。

当然,这凌厉一剑所携带的大部分伤害和后续的狂风暴雨,都得由那位本想“稳坐钓鱼台”的梁王实实在在吃下去了。

想必,会很疼。

终于,洛阳之中,悄然起风了。

佛门,道门,闲散人员共同发力。

六百里的距离,若是用双脚去走那必然是一段不短的路径。但若是传话,尤其是传这等惊世骇俗的八卦……那速度,就是最快的飞鸟也望尘莫及啊。

当然,消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或许会有些许的失真夸大甚至扭曲,但那不重要,核心意思传到了洛阳,便已达到了目的。

所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远在梁国的王爷瞬间就成了洛阳城各大府邸、乃至深宫内苑话题的中心,风头无两。

讨论劲爆话题,本就是不分阶层、不分性别的共同“爱好”。

尤其是涉及到一位位高权重的实封藩王,乃至可能牵扯到皇家阴私的秘闻时,更是如此。

加上帝都之中,不知有多少手眼通天、消息灵通的权贵人物。

他们知道的内部信息更多,联想也更丰富,传播起来也就越狠,演绎出来的版本也就越发离谱,从“试图破解金丹”渐渐衍生出“已炼成邪丹”、“以童男童女为引”、“女子红丸”等等更加耸人听闻的细节。

当民间暗流涌动,官方渠道也收到风声氛围一片暧昧的时候,身处最高处的那位,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大晋虽然没有完全继承汉代的“绣衣直指”,没有建立完全独立的特务情报机构。

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监察体系。

例如司隶校尉,作为重要的中央监察官,其职责便是监督京师及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百姓,可纠察、弹劾不法行为,其权力范围极大,“无尊卑”限制,上至皇太子、三公,下至旁郡国的宗室官员,理论上都在其监察范围内。

晋帝即便沉迷炼丹,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也会定期查看司隶校尉等重要官员的上奏,以免真的被人蒙蔽,甚至无声无息地“诛杀”在了丹房之中而不自知。

而面对藩王这类特殊对象,其实还有更好用更直接的监控手段——“典签”制度。

此制由皇帝派遣亲信宦官或低阶官员担任“典签”,随藩王或在重要州刺史身边,名义上是协助处理文书,实则负责监控其言行举止。

这些典签可以直接向皇帝或中枢重臣汇报地方长官的动向,“执其枢要”,权力极大,使得“刺史或藩王不得专其职任”。

这一日,司隶校尉府与负责宗室事务的宗正府,两个部门几乎同时就梁国之事上奏。

消息传出,也算是让这场因流言而起的骚动,达到了最高潮。

正式摆上了庙堂台面。

而同样通过特殊渠道得到洛阳消息的梁王,脸色已经铁青一片,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手中那卷平日里用以静心的《上书固让丞相》竹简,此刻竟在微微颤抖。

但这颤抖,并非源于恐惧。

他心中清楚,就算是当今陛下也不能无凭无据地就拿下实封藩王。

就算有了一些“证据”,只要不是光明正大的举旗谋逆这等十恶不赦的大罪,涉及到宗室亲王,很多事情也还需要在宗正府主持下“商量着来”,流程复杂,牵扯极广。

宗室子弟,总归是与外臣不一样的。

此刻充斥心间的,是愤怒!

是愤怒于自己自认一身文治武功,韬略深远,颇有高祖宣皇帝之遗风,本该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