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第176章 光速投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 光速投诚(1 / 2)

“禅师……当真是好手段啊!”

慧忍尽管一再在心中告诫自己,要沉稳,要持重,不要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和尚,成天只会惊叹和吹捧这位来自南方的高僧大德。

但有些时候,目睹了这般翻云覆雨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操作之后,不点类似赞叹的话,他是真的憋得难受,不吐不快!

想他慧忍,在几日之前,也是这梁国郡内数得着的宝刹方丈,德高望重。

就是在禅宗内部,凭借这身修为和将临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功绩,也勉强可称得上是一句‘年少有为’。

自认讲经法,能深入浅出;襄灾祈福,能引动愿力;与人辩经,更是言辞犀利,机锋敏锐;就连这一身筋骨皮囊,也是标准的天生神力加上后天苦修的罗汉金身,等闲妖魔近不得身。

结果呢?

遇到了这天降横祸,寺院被神罚余波搞得鸡飞狗跳,弟子安危悬于一线,明明知道根源可能就在那梁王府中,却感到深深的无力,有种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之感。

这并非他一人之困。

事实上,修行界中,没有几个修行人愿意、或者敢于轻易与人道护佑的达官显贵,尤其是一位实权藩王正面作对。

一是双方生活圈子、追求目标本就交集不多;二是彼此互有忌惮,修行者忌惮皇权气运与军队,权贵也忌惮修行者的诡异手段;三是最关键的,那浓郁的人道气运对于许多法术神通有着天然的隔离、削弱效果。

所以,面对梁王这等存在暗中下的黑手,空有一身力气和佛法,却连有效的还手机会都想不到。

但人家法海禅师呢?

不动则已,一动便是雷霆万钧!根本无视那些条条框框,行事又高又硬,精准狠辣。

看似云淡风轻,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临济院未曾远行,却于谈笑风生诊脉观气之间,便已洞悉关窍。

随后略施手段,便是虚实结合,真假难辨。

窥破迷雾,精准地击中破绽,引动了洛阳方向最凌厉的反应。

三两下之间,就层层瓦解了敌人最大的依仗。

逼得那位惯于隐忍,老谋深算的梁王不得不奉旨离府,入京“听学”。

这已不是简单的破局,而是近乎掀翻了棋盘!

“果然朝廷最在乎白莲之祸啊。”慧忍忍不住再次感慨,觉得自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禅师以此为由,果然一击奏效!

许宣闻言,倒是颇为意外地看了慧忍一眼。

这和尚的……

这事情发展到现在,真正触动皇帝敏感神经、导致梁王被召入京的,明明是“私下炼制延寿金丹”这件事,和白莲之祸有什么……

突然,他想到了自己。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慧忍得没错。

他看着一脸真诚赞叹的慧忍,心中不由得好笑又感慨。

“你这和尚……看问题的角度,果然……佛心澄澈,直指本源啊。”

算了下时间,从许宣踏入梁国地界,到第二日便寻得商祖火历的关键线索,再到梁王被一纸诏书召入洛阳“学习”,前后不过短短十日。

这十日里,大半光阴还耗在了消息传递与圣旨往来的路途上。

真正属于许宣出手破局的时间,不过弹指一瞬。

如今,梁王本人已然暂时离去,笼罩在睢阳城上的无形压力骤减。

一直被王府势力压制,难以施展的“正义队”,终于获得了宝贵的活动空间。

那么接下来,目标明确。

如何让依旧戒备森严的梁王府,主动或者被动地“打开怀抱”,迎接深入探查。

毕竟,硬闯是绝无可能的。

慧忍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身边这位似乎无所不能的法海禅师,眼中带着期盼。

“禅师,先前招来神罚之事,我等只是刚刚理出些许端倪,后续该如何追查,还请您示下。”

许宣此刻的目光,也正在远处那座恢宏府邸的布局之上,眉头微蹙。

那不仅仅是一国亲王的居所,更像是一座武装到牙齿的战争堡垒。

上次借着诊病之名匆匆一瞥,已窥见其中遍布的隐匿法阵、镇压灵物,以及那些气息晦涩、散布于各关键节点的供奉高手。

更不用周边随时可驰援的军队,以及那笼罩整个王府、万法难侵的人道气运华盖。

奢华的亭台楼阁之下,是冰冷坚硬的防御内核。

至于慧忍所的继续抽丝剥茧、寻找神罚出现的具体原因……在他看来,未免有些过于天真了。

当梁王已然毫不掩饰地动用死手,双方立场便已彻底分明,是不死不休的敌人。

到了这个地步,再去纠结“他为何要引发神罚”或者“神罚的具体机制如何”,意义已然不大。

等到彻底击败了对方,若那时还有闲暇,自然可以慢慢探索背后的缘由,不定还能欣赏一下对手痛哭流涕、跪地讨饶的‘精彩’环节。

若是没空,解决了梁王府这摊子事还得赶着入京参加春闱考试呢,哪有功夫管他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的。

对许宣而言,效率很关键。

想清楚了这一点不再犹豫,立刻开始了第二轮针对梁王府的布局和试探。

同样是出剑,但上一次是隔空遥击,借力打力,将梁王逼离老巢。而这一次剑锋将更直接地围绕梁王府本身而出!

至于传播消息的方式嘛,肯定不能再通过官方渠道的流言,也不适合再动用慧忍和尚的佛门关系网。

这一次是真的要用上一些“白莲”手段了。

不知众位还记得那位蓟县县令吗?

就是那个已经被朝廷定罪、押解入京,被满朝文武默契地推出来,准备以一己之力扛下沛国‘日夜出’惊天异象的“奇男子”。

这位县令在“机缘巧合”下,曾向“大慈法王”忏悔告解过,提及他有一位在梁国担任要职的至交好友,曾经犯下过不少极其“攒劲”的罪责,细节堪称惊世骇俗。

“现在,是时候让这些‘攒劲’的故事,重见天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