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元月九日,那是一个令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日子,山河失色,天地同悲。
当伟人逝世的噩耗从清晨的广播里传出,整个太平镇的人们,如同全国人民一样,瞬间被悲痛笼罩,哭声震天,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无尽的哀伤,真可谓“哭声一遍震山河”。
时光流转,到了昨天夜里,柳青青独自留守医疗站。天刚蒙蒙亮,广播喇叭里骤然响起肃穆而悲壮的哀乐。柳青青心头猛地一紧,心中暗忖,可能中央又一位重要领导与世长辞了。他慌里慌张地穿衣下床,颤抖着手打开灯,推开门,站在门口,神情凝重地倾听着广播。
当听到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沉痛宣布伟人逝世的噩耗后,柳青青瞬间泪如雨下。
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木然地站在屋子中央,伟人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不停地在他脑海中浮现。不知过了多久,竹青来到了医疗站,一进门,便抱住柳青青放声大哭。
柳青青强忍着悲痛,哽咽着说道:“不要哭哭咧咧,要化悲痛为力量。”
然而,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四人帮”横行霸道,国家的命运扑朔迷离,人民的前途一片迷茫。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柳青青虽说出了“化悲痛为力量”这句话,可这力量的支点究竟在哪里,他其实并不知晓,这不过是在极度悲痛之下,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慰藉罢了!
紧接着,白雪、常春燕、袁圆和七八个有些文化的农村青年,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柳青青的合作医疗站。他们一进门,便相拥而泣,悲声震天,整个太平镇都被这股悲痛的情绪所震撼。
他们沉浸在悲痛之中,全然忘记了饥饿,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在悲痛之余,大家纷纷解囊凑钱,有人去买青布,有人去买纸笔,还有人去砍竹子……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谁特意组织,也没有谁刻意安排,仿佛大家心中都有着同一个信念。
一群人在柳青青的医疗站设起了灵堂,医疗站原本就挂着伟人的画像,柳青青将画像从墙壁上小心地取下来,用浆糊粘在一块木板上,随后在画像四周挂上白花,围上青纱,做成了一个简单却庄重的伟人遗像。
柳青青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着,半包烟过后,他终于在心中构思好了一副挽联。他站在书案前,展开纸张,提笔蘸墨,挥毫疾书:伟人仙逝,谁为砥柱撑大厦;大地尘开,孰是中流定青山。横批:痛悼伟人。
竹青端来浆糊,白雪搬来一根长木凳,柳青青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将挽联贴在了医疗站的门前。恰逢此时,汪图背着木工用具,从乡下干活回来,路过医疗站时,脚步停了下来。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目光落在门上的挽联上,反复地琢磨、咀嚼着其中的含义。
离开时,他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自言自语道:“太平镇真是藏龙卧虎,吴亦高死后,又冒出了柳青青这样的大才子,真是了不得!”
这条狡猾又凶狠的“眼镜蛇”,其实早就对柳青青怀恨在心。当年,他想加入柳青青的“枪林逼战斗队”,不仅被柳青青一口回绝,还落了个“风吹墙头草”的骂名。
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汪图四年前开始学习木工手艺。凭借着自身的文化知识,加上后天的努力,第二年他便学成出师,而且手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天,公社党委书记牛大力请汪图去公社,为自己打造家具。在牛书记那宽敞的寝室里,汪图一边熟练地做着木工活,一边和牛书记闲聊。
零零读书网